【经典病例】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王武炼主任“XU单髁”临床应用
解剖外形设计,很好地匹配患者骨骼结构。
股骨髁多半径曲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感受。
延伸的后髁曲面可以更好地完成后滚运动,并增加高屈曲时的稳定性。
低限制型的关节面更少的限制膝关节的运动,让膝关节的运动更加自如。
胫骨托下方三个固定柱为假体提供了稳定的安放平台并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
更多规格的假体设置更好地匹配不同患者间的个体差异。
病情描述
患者,男性,85岁。
主诉 右膝渐进性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余。
现病史 缘于入院前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疼痛、肿胀,行走时疼痛加剧,无法走远,无下肢乏力、麻木感,无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无游走性关节肿痛等症状。入院前7天行右侧膝关节正侧位片(站立位)示: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右股骨内髁软骨下骨损伤。右膝关节周围多发游离体形成。骨质疏松。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现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入院。
专科检查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各棘突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活动度正常。右膝内翻畸形,皮温无明显增高,右膝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右膝内、外侧副韧带止点稍压痛。右膝ROM:屈120°-伸10°。右膝过伸痛(+),过屈痛(+),右侧 McMurray试验(+),右侧髌骨研磨试验(+),右侧内、外侧侧方应力试验(-),右侧前、后抽屉试验(-),右侧Lachman试验(-),右侧浮髌试验(-)。右髋、右踝活动自如,右下肢末端血运、皮感、活动正常。左膝肿胀、内翻畸形,皮温无明显增高,左膝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左膝内、外侧副韧带止点稍压痛。
辅助检查 右侧膝关节正侧位片(站立位)示: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右股骨内髁软骨下骨损伤。右膝关节周围多发游离体形成。骨质疏松。
临床诊断 1.右股骨内侧髁自发性骨坏死(Sonk或Sifk) ; 2.右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3.右膝关节游离体; 4.骨质疏松; 5.高血压。
术前影像
双下肢全长
膝关节正位和侧位影像
内外翻应力位
髌骨轴位
术后影像
术后双下肢全长
术后膝关节正位和侧位影像
术后髌骨轴位
术后第一天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第一天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伸直位及屈曲位情况演示,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术者简介
王武炼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青委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保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AO膝关节骨关节炎讲师团讲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关节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保膝保髋学组副组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