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带来了一场学术与实用并重、临床与基础共行的学术盛宴
7月8-10日,第五届华中心血管病大会(2022C4)在郑州盛大举行。
迄今为止,华中心血管病大会已连续举办五届,大会的规模、质量、效果和影响不断提升,早已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心血管领域学术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期三天的大会已经落下帷幕,但作为全国心血管领域的标杆会议,本届“C4”的三大亮点给参会者带来极其深刻的印象。
亮点一: 家国情怀,聚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持续增加,系统化推动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水平的提升,从源头上预防心血管疾病势在必行。”在第五届华中心血管病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的呼声震耳发聩。
胡盛寿院士表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居于我国人口因病致死致残的首位。每5例死亡的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系统化推动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水平的提升,从源头上预防心血管疾病,势在必行。
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道路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不但承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而且也承接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对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任务。
再生医学的研究目标是使人类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恢复完好的结构与功能。在心血管病领域,再生医学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设心血管再生医学论坛的意义非常深远。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担任论坛主席的“心血管再生医学论坛”特别引人瞩目。在郑哲书记的带领下,张慧教授、曹丰教授、孔德领教授、张浩教授、唐灏教授等围绕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警防控、组织工程血管、工程纳米酶制备、干/祖细胞在缺血组织血管再生与修复中的作用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以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生物学、危险因素为依据,通过一系列干预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上医治未病”作用……在“预防心脏病学论坛”上,论坛主席鲁向锋教授,夏敏教授、胡国清教授、张本教授、顾爱华教授等专家们的新颖观点赢得与会者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在“生活方式医学落地中国——推广与培训论坛”上,论坛主席冯雪教授,徐建方教授、林剑浩教授、刘慧教授、李昌竹教授、洪云教授等专家,就现代心脏康复概念的内涵,以及心脏康复概念实践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生活方式医学,围绕心脑血管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展开全面全方位预防与康复。
本次论坛的内容,从心脏病到流行病、从心脏康复到再生医学,论坛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真正起到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
亮点二:关注民生,推广新技术应用造福百姓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有创、到微创、到无创,造福群众的前沿新技术不断涌现,诠释着心血管医学发展的追求。
本次会议,由胡盛寿院士研发的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应用、由潘湘斌教授研发的全世界最先进的可降解封堵器应用、以及心脏瓣膜置换技术发展、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无创治疗、心力衰竭和心脏重症的最新进展等先进技术将成为讨论推广的热点,指引着未来学科的发展。
2021年10月8日,总院长胡盛寿院士成功实施全球首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时间来到2022年6月27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再次为一名52岁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成功实施“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术”。目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施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已达10例,成功率百分之百。
在“心血管外科论坛”上,潘湘斌教授、论坛主席程兆云教授、熊辉教授、赵强教授、王现强教授、黄洁教授、刘盛教授等专家,不仅带来了心脏移植、人工心脏领域的最先进展,而且还围绕经导管缘对缘修复、免缝合主动脉瓣置换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大血管外科论坛”亦是群贤毕至、大咖云集。舒畅教授、于存涛教授、论坛主席张志东副主任、孙晓刚教授、魏民新教授、唐浩教授、张成鑫教授等专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带来主动脉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策略、主动脉破裂治疗经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脏器保护等精彩讲座,把新技术推广开来,为更多百姓造福。
严重钙化病变就是动脉血管壁上一层蛋壳样的坚硬物质,面对重重壁垒,常规的球囊、支架扩张技术难以充分扩张病变,也因此会影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想要突破重围、打破困局,就不得不提到冠动介入手术的辅助“神器”——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说起旋磨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传玉教授自豪满满:“据统计,2021年,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共完成旋磨手术346例,数量和成功率均位居全国第一名”。
在“冠状动脉钙化论坛”上,论坛主席杨宏辉主任,杜秋波主任医师、安松涛主任医师、李庆民主任医师等专家拿出压箱底的绝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冲击波新技术在严重钙化病变中的应用、钙化无植入、准分子激光在钙化病变中的应用、旋磨技术等前沿技术,使与会者深刻领略了处理严重冠脉狭窄的“核心科技”。
2022年7月5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荣获“全球首款可降解封堵器临床研究突出贡献奖”。全球首款全降解封堵器系统是中国乃至全球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全球先心病介入诊疗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先心介入治疗由此迈入了“介入无植入”的新时代。
在“先心病论坛”上,李守军教授、张戈军教授、论坛主席范太兵教授、苏俊武教授、温树生教授、贾兵教授、郑宝石教授、韩宇博士等专家,带来了“介入无植入”理念,并且从四联症术后肺动脉瓣返流外科治疗、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发展和现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先心病领域的前沿技术。
亮点三:面向“强基层”,着眼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
在大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教授指出,不管是哪一级中心,都离不开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工作。这对心血管专科领域的同道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各位同道能结合中心建设、河南实际,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治疗技术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正是这样做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开诊惠民五年来,先后成功开展了心脏移植、人工心脏植入、胎儿先心病宫内介入治疗、经胸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超声引导经腋下先心病介入治疗等40余项标志性手术,用技术和实力造福了无数百姓。
在“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分论坛”上,郭智萍教授、钮正春处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郭清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曾强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刘玉萍教授等专家,就健康管理方面的热点话题、学科前沿观点、百姓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通过言传身教,专家们将国内、省内优秀的健康管理经验传播到基层,通过质量控制管理与督查,促进基层健康管理和省内健康管理中心的科学发展。
“华中影像论坛上”召开的同时,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河南省人身损害司法鉴定影像会诊中心)也同步成立,论坛主席葛英辉主任担任首任会长。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的成立是我省微循环学科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我省微循环学会医学影像学和国际国内接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加挂的河南省人身损害司法鉴定影像会诊中心的成立可以为全省的政法机关在普法、执法、司法、仲裁和调解等进行法医司法鉴定活动中提供医学影像学科方面的科技支持,实现鉴医融合发展。
由高传玉教授担任主席、郑晓晖主任担任执行主席的“胸痛中心全过程质控论坛”如期进行。葛均波教授、霍勇教授、方唯一教授、李牧蔚教授、向定成教授、余宏伟教授、张勇教授等专家深入解读了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等精彩内容。下一步,还将通过举办河南省胸痛中心急性心梗救治技能大赛,推动胸痛中心建设。
在“心脏重症论坛”上,张海涛教授、张健教授、张静主任、侯晓彤教授、唐建军教授、杨艳敏教授、刘燕教授、刘成伟教授、秦秉玉教授、黄日红教授、汪道文教授、张金盈教授等专家,用整整两天时间,带来23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分享了6个疑难病例,把ECMO、IABP、暴发性心肌炎诊治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
除此之外,体外循环及生命支持论坛、复杂冠脉介入治疗论坛、中青年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血脂论坛、心脏康复论坛、高血压论坛、肺血管病论坛、起搏电生理论坛、心力衰竭论坛、中原心血管超声论坛、护理论坛、药学论坛等论坛也吸引了127万人次的关注评论,引发极其强烈的反响。
三天精彩纷呈的大会带来了一场学术与实用并重、临床与基础共行的学术盛宴,并且为各位代表提供了一个展现才能、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必将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心血管领域学科建设,发挥心血管专科在诊断、治疗、全程管理的优势,做更好的、有特色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