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病原送检这么难?
目前,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而我国的抗生素滥用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国家陆续发布了多个文件 。
从2012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也就是俗称的“限抗令”,至2016年发布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限抗令”进一步升级。
在2021年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再次提到对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2021年开始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两年来国家从大数据分析中,选择10个重要指标进行重点监测和改进。
2021年,卫健委首次发布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全行业高度关注,各方围绕相关目标积极开展落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随着行业发展和工作推进,医疗质量安全情况每年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发布后,行业针对性的开展改进工作,部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1年内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改进工作进入良性轨道。同时,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出来,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中“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定义为: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其中病原学检验项目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那么要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务必需要增加病原学方面的检验,以便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改进目标:
(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
(二)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
(三)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应达到10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