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做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华润武钢总医院 公立三甲医院
鄂卫生计生函(2018)16号、武卫生计生(2017)32号
近日,一例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复查,结果显示良好。
去年6月,68岁的张先生(化名)因胸痛频繁加重半月入院诊治,经冠脉造影提示RCA近端30%狭窄,LAD中段90%狭窄,LCX中段30%狭窄。心血管内科吕学祥主任团队于中段植入一枚3.0*15mm 生物可吸收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继续规范治疗,1年后复查。
一年后,张先生来院复查,此次复查距上次介入治疗时长1年多了,支架吸收过程也近半,张先生来医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行OCT检查。
造影示三支血管通畅,OCT示LAD中段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处无明显狭窄,支架部分吸收。
新时代 新科技 让“心”重获“新”生
金属支架的诞生挽救了无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在冠脉介入手术的发展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但传统的金属支架也存在可能形成血栓、阻碍血运重建、不利于CT造影等缺点,且一旦植入体内会伴随患者一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可吸收支架应运而生,它则采用的是左旋聚乳酸。聚乳酸支架的优点是植入体内后,通过2-3年的降解期,支架全部降解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完全排出体外,避免了金属支架植入后,因永久留存在体内远期可能带来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的风险,真正实现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
什么是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CT,又叫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影像学技术,分辨率可达到10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 俗称光学活检,是诊断冠心病新的“金标准”。OCT检测是将一条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不到3秒钟就可以帮我们诊断清楚血管里面的结构和斑块性质,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整个诊断过程非常安全可靠。
OCT最大的优势是具有高达10um的高分辨率,可以准确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及检测斑块破裂。稳定斑块有较厚的纤维帽,而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为富含炎症细胞的薄帽纤维粥样斑块,就像“薄皮、大馅的烂肉饺”。易损斑块的特性是非常容易发生破裂,斑块一旦发生破裂,很容易即刻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引发猝死。通过OCT检测可及时发现易损斑块,尽早预防急性、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生物可降解支架,OCT是唯一可以进行支架植入后效果评估及远期复查的影像学工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