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跨国药企的重大变革以及在华投资发展的最新动向。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脚步放缓,全球药企面临着政策变化和市场挑战,由此不断调整着企业发展战略。本期《商研局》盘点2022年上半年跨国药企的重大变革以及在华投资发展的最新动向。
跨国药企巨头瘦身不断
辉瑞、赛诺菲拥抱数字化,诺华重组
2019年,辉瑞与葛兰素史克合并了消费保健品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Haleon,Haleon也将于20227月独立上市。今年上半年,辉瑞表示将退出Haleon,并专注于创新药和疫苗的研发。今年4月,辉瑞印度公布了数字化升级计划。早在今年1月,随着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数字化沟通方式的不断发展,辉瑞宣布将削减美国的销售代表岗位,并计划增加约一半与数字化相关的职位。辉瑞曾推测,在新冠结束后,更多医务人员将转向线上互动。
赛诺菲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今年2月初,赛诺菲在召开的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赛诺菲将继续施行裁员计划,预计2022年在全球裁员6000人。近期,赛诺菲宣布大中华区总裁贺恩霆博士(Dr. Pius S. Hornstein)将就任赛诺菲数字事业部全球负责人,在巴黎总部工作,负责定义和实施赛诺菲普药、特药和疫苗全球事业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组合。今年,赛诺菲还推出了全新品牌形象和LOGO,原先的全球事业部赛诺菲巴斯德(专注于疫苗)和赛诺菲健赞(专注于特药),以及其他赛诺菲收购的品牌,将使用同一个品牌名称 -- Sanofi(赛诺菲)。
今年5月,诺华也宣布将开展公司重组计划,其中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将制药和肿瘤业务合并为一个部门,设立创新药物集团(Innovative Medicines group);二是将企业战略、研发组合战略和业务发展这三个部门合并为一个统一负责战略与增长的部门。简单来说就是,将分离的业务部门合并,将分开的战略部门统一。伴随重组计划而来的就是诺华宣布裁员的消息,瑞士总部首当其冲,未来三年内,瑞士的11400名员工中将有超过10%被优化,裁员人数计划1400人。全球范围内,诺华的108000个工作岗位里,裁撤8000个。
跨国药企近年来瘦身动作不断,例如默沙东(MSD)去年剥离了基础医疗及女性健康事业部,成立欧加隆;葛兰素史克(GSK)预计近期完成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独立上市。此外,诺华将于今年年底决定对仿制药业务部门山德士(Sandoz)进行剥离或是出售。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业务更加聚焦,跨国药企正围绕着特定领域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组合,剥离非核心业务也在情理之中。
投资不停,合作不止
跨国药企在华战略守正创新
跨国药企设立中国区域总部,不断升级中国战略。
2022年初,丹纳赫再次升级本土化进程,宣布全面启动‘创升中国'战略,以本地客户需求为中心,将本地创新、本地制造和本地商业化高度串联。
2022年4月,飞利浦在中国最新部署三大创新中心之一在深圳正式落成。创新中心拥有500多名研发人员,专注于"在中国、为中国"的自主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推进全球产品同步落地中国市场,并推动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飞利浦在中国成立了三个创新中心,覆盖"精准诊断"、"图像引导介入治疗"、"互联关护"和"健康生活"四大业务板块,三大创新中心分别聚焦"产品" 、"系统"和"软件",部署在深圳、苏州和上海三地。
2022年6月,西门子医疗发布"国智创新"全新本土化战略,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一家"中国公司"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
2022年6月,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宣布在青岛设立阿斯利康中国区域总部,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同月,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宣布成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转化医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国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并首次将阿斯利康全球Open Innovation (开放创新平台)的CoSolve创新计划项目引进中国。
阿斯利康中国西部区域总部还结合四川本地产业优势,与成都市高新区达成合作共建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旨在打造西部一站式的中医药孵化产业赋能平台。
近期,武田研发亚太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浦东,中国研发战略全面升级。2022是武田研发战略在中国非常关键的一年,全面进入拓维中国阶段,旨在2030年让中国成为武田全球第二大市场。
不少跨国药企、械企通过已有在华投资合作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将本土化进行到底。
2022年6月,强生医疗科技旗下在华全资子公司广州倍绣生物启动"升级扩产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为1.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及产能提升,倍绣自主研发从哺乳动物血中提取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的技术,创全球首例。
近日,美敦力康辉宣布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打造"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2012年康辉医疗成为美敦力全资子公司,未来,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将承担美敦力全球供应链区域基地与康辉医疗全球总部的双重职能,并建设完善四大中心的功能。
除了以上跨国大公司外,还有勃林格殷格翰、拜耳、德国默克、诺和诺德、住友制药、小林制药等企业针对中国市场不断调整组织架构以及探索各领域布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