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陈青:惊!误诊的后果真可怕,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眨眼睛
前些日子,我院有一名女孩名叫平平(化名),女,6岁。她来的时候,她的妈妈告诉我,她原来老是频繁眨眼,被医院诊断为角膜炎,回到家后,赶紧给孩子滴眼药水,用时病情减轻,就这样大概在别院看了半年有余,但是很快就又复发了。后来,平平来到这里做了一系列的检查,被确诊为抽动症。她的妈妈一听就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病情得以改善,她的妈妈非常高兴。
一.抽动症是什么?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临床上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二.患抽动症都有哪些因素?
1.遗传因素: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男性多于女性。
2.神经递质因素:抽动症与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多巴胺有关,可能是多巴胺活动过度所致。
3..器质性因素:若分娩时出现难产、窒息、早产等可能会损伤大脑功能,引起抽动症;
4..感染免疫因素:一些患儿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
5.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儿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各种心理伤害,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6..药源性因素:长期不恰当或大剂量地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也是发生抽动症的原因之一。
三、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
1、引起孩子学习困难
抽动症孩子常常会因为控制抽动而走神,老师安排的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又因在学校经常遭到嘲笑而逃避与学习有关的事,不爱上学,常常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呆着。
2、引起孩子社交障碍
抽动症孩子无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关系,经常不相信他人,认为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在与人接触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而且还经常回避对方的身体接触甚至是视线接触,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
3、引起家庭矛盾
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患有抽动症,家长的负担也会加重。父母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除了这些,家长之间还会互相指责,也会影响家庭和谐。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四、家长或者老师怎么干预多动症?
1. 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
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
2. 家长或老师碰到抽动症儿童行为异常
切莫责怪孩子,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严重的话,必须去医院就医。家长和老师要提高警惕。
3.沙盘游戏治疗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手段,在抽动症的治疗、干预方面效果显著。在沙盘当中,孩子被压抑的情绪、焦虑得以释放,学会如何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控制情绪,最终达到与情绪和解,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3. 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
这样的话,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另外,要启发孩子建立适当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会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完全放松。
这些小办法,都比较实用。希望各位家长用起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如果病情很严重,一定要到正规专科医院就医,尽早治疗,尽早康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