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含氯消毒剂时需合理、适量,避免过度过量消毒,从而对人体或环境产生毒害作用。
随着日常卫生习惯的改变,不少人家里都囤积了很多消毒用品。其中84消毒液最为常见,兑水稀释后泡泡拖把、抹布,擦擦地面、桌面、门把手,到处杀杀菌……
按说讲究卫生是好习惯,可家住开发区的小林却因为在家里喷洒了大量的84消毒液后连续几天咳嗽不止,甚至胸闷憋气。去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检查后才知道,是因为使用消毒液后没有及时通风,消毒液挥发出的气体浓度过高,吸入呼吸道后刺激所致。
无独有偶,2月18日某地又报道了一例消毒剂引发的病例。这位71岁的老年患者,连续多次因咳嗽、头痛、发烧到医院就医。可每次治愈出院后不久,就会再次发病。接诊医生“明察秋毫”,最终找到“真凶”——含氯消毒液和洗衣液同时使用的结果。
含氯消毒剂使用需谨慎
“在家庭中使用含氯消毒液时,绝对不可以和洁厕剂、酒精等混用,因为一旦混用,二者会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氯气,损伤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威海市立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勇晓副主任医师介绍。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对眼睛、黏膜、呼吸道和皮肤有高度刺激性,还容易造成急性呼吸道损伤及脏器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情况。
勇晓指出,误吸氯气后,应立即开窗通风,脱离中毒环境,尽快到医院就诊。另外居家使用含氯消毒液时应注意配比适当浓度,否则会对皮肤、眼睛、呼吸道造成损伤,使用过程应该佩戴口罩和手套,更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液应单独使用,不能和洗衣液及其他消毒剂混合使用。
含氯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人们日常习惯使用的84消毒泡腾片和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加入水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效果良好,同时也具有腐蚀性以及致敏性。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误服后会导致口咽、食道和胃的烧灼感,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口服剂量大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吸入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烟雾可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甚至化学性肺水肿,严重可导致死亡。含氯消毒剂与洁厕灵类等酸性化学物混合时会产生有毒的氯气,过量吸入可致人死亡。
3.含氯消毒剂溅入眼晴会灼伤角膜、结膜,导致角膜或结膜溃烂,出现疼痛、畏光、流泪及失明等。
4.皮肤接触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水疱、红肿、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如何安全使用含氯消毒剂
警示:所有含氯消毒剂均应严格按照具体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操作和储存。
1、规范储存:应标识清晰,置于避光、通风、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并且远离火源。存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以防误食。勿将含氯消毒剂与酸性试剂共放一处,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强氧化性消毒剂应远离易燃物及货源,并禁止与还原物共贮共存,以防爆炸。
2、正确配置: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和乳胶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避免消毒液接触皮肤和黏膜。
3、使用后通风:室内大面积喷洒使用含氯消毒剂时,未做防护的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消毒作用半小时后,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以上再进入消毒地点。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含氯消毒剂时需合理、适量,避免过度过量消毒,从而对人体或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同时,我们在配制使用时,要根据消毒剂的性质采取适当的预防和保护措施,确保家庭消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威海市立医院 周娜
图:威海市立医院 商承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