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不到10mm的肺结节,差点要了老王的命……
45岁的老王意气风发,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年初体检中发现,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混合性结节一枚,但这个结节还处在亚厘米阶段,2D测量其大小为9.3x8.3mm,体积246mm³。医生叮嘱老王要定期随访。老王不以为意,认为这样一枚不到10mm的小结节不值一提,也没往心里去。
到了约定好的复查时间,老王还是谨遵医嘱,按时去医院进行了随访,真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在随访过程中做影像人工智能检查时发现:这个肺结节“长大”了!从原来的9.3*8.3mm长大到9.5*8.4mm,看似这枚肺结节只是“长大”了0.2mm,直径增加了2%,但Al算法却提示这个小结节的体积增加了31%!从原来的246mm³变为322mm³!
--------老王跟医生的对话--------
老王通过CAC检测发现,结果竟高达20个CAC,提示肺结节恶性风险极高!(详见下面介绍)医生通过评估影像人工智能和CAC检测结果,建议老王进行手术切除。
老王一下子慌了,但是他知道,他的健康是合家欢乐的前提和保障,在跟家里商量后,立即约了手术时间,准备及早将“不定时炸弹”拆除,不留后顾之忧。
这不,老王拿到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这枚小结节确实为微浸润腺癌。医生告诉老王,微浸润腺癌属于IA期肺癌,一般十年术后随访无复发*,老王只需定期复查,即可安心生活。
所幸老王发现及时,并在CAC检测和CT影像人工智能分析的辅助下做出决断,现在,老王已成功拆除了这枚“炸弹”,重获健康,也可以安安心心的回家过日子了。
通过老王的经历想告诉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CAC(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检测联合CT影像人工智能分析,可提供从影像到细胞染色体变异等多维度的临床证据,互为补充,全面提高肺部结节的综合诊疗水平,实现对肺结节良恶性辅助诊断和肺癌早诊,也是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三剑客之二。
什么是CAC检测?适合我吗?
CAC检测这项专利技术源自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通过4色荧光探针,针对4个肺癌特异性染色体变异区域,实现确认血液样本中CAC数量,最终来提示肺结节良恶性风险。
当肺部CT影像结果存疑,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有创检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CAC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有利参考依据啦。
结合肺结节影像学结果,当CAC数量*:
适用人群
a)对于诊断存疑的肺结节人群,尤其是5~10mm肺小结节。
b)难以进行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的肺结节人群。
对CAC还有很多疑问,又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CAC检测的关注留言!
文章来源:ECS早癌筛查中心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