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肿瘤中心介绍(十二):脑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
仁济医院肿瘤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中心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以“规范化诊治”为核心,充分整合综合性医院多学科优势资源,聚焦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创新诊治模式,努力做到规范化个性化精准诊疗,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为目标,打造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支持等为一体、医教研防管全方位发展的肿瘤防治中心,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是仁济肿瘤中心的特色之一,截至2022年我院已开展13个肿瘤MDT,首次以指南形式颁布肿瘤MDT临床诊治中心管理规范,是国家卫健委四家MDT示范单位之一。随着仁济医院肿瘤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未来肿瘤MDT将会在更高效的合作平台给肿瘤患者特别是疑难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和更科学合理的治疗。
01、脑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召集人
张晓华
张晓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方向:从事颅内肿瘤、复杂脑血管病临床救治与应用基础研究30年,对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 颅脑、脊髓 )的复杂难治性肿瘤、脑血管病、颅神经疾病等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在颅底、鞍区等深部肿瘤及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搭桥术, 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和血管搭桥治疗复杂脑血管病,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
学术任职:现任Walter E.Dandy神经外科培训中心主任,亚洲神经外科学会浦江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委,欧美同学会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脑肿瘤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脑血管病、脑肿瘤专委会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上海医学》,《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等杂志编委。
科研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闵行区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人民好医生”学术成就-青年风尚典范。
02、脑肿瘤多学科诊疗特色
神经外科脑肿瘤多学科协作组由张晓华教授牵头,联合内分泌科、肿瘤科、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成立于2015年。协作组成立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多学科合作交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服务,提高颅内肿瘤的临床综合诊疗水平。为进一步提升诊治能力脑肿瘤多学科协作中心开展多方位合作模式,包括病例讨论会、MDT微信群、多学科诊疗专科门诊等,着重解决临床实际困难,兼顾医学教育和转化医学研究。
目前对于颅内肿瘤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但是对于不同个体、疾病不同阶段,颅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大异质性。因此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治疗模式,对于诊治至关重要。神经外科在国内和上海较早开展神经内镜技术,技术领先。尤其是在国内率先提出360颅底外科理念,将显微镜与内镜技术有机结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仁济颅底手术方法与理念。近年来,随着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的提出、应用,对于涉及到多系统、多学科的肿瘤性疾病的诊治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自2017年始,神经外科脑肿瘤多学科协作中心将诊疗重点转移到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上,关键性技术包括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肿瘤影像学诊断和分型,液体活检等,同时借助于术中荧光技术进行精准切除,积极开展靶向治疗和率先在国内开展免疫治疗。截止目前,仁济医院脑肿瘤MDT的多学科间协作已日趋完善,诊疗体系的规范化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03、脑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成员
神经外科
包映晖
神经外科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贾锋
神经外科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王勇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殷玉华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葛建伟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缪亦锋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骁雄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宇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崔华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麻静
内分泌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肿瘤科
王理伟
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放射科
周滟
放射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放疗科
白永瑞
放疗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核医学科
刘建军
核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病理科
刘强
病理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