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总静脉卡压的超声表现
髂静脉卡压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是由于左下肢静脉流出道受压造成髂股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引起局部不适、肿胀、疼痛的现象。左髂总静脉通常是由跨过其上方的右侧髂总动脉压迫所致,这导致血流瘀滞,从而诱发血栓形成。May-Thurner综合症更常见于左侧髂静脉与左侧髂总动脉严重重叠的情况。到了本世纪,May-Thurner综合症的定义已经大大扩展,既包括包括非血栓性的髂静脉受压病变(NIVL),也包括包括左、右髂静脉以及多个其他下肢节段静脉的血栓性或压迫性病变。如:肿大淋巴结、肿瘤、淋巴管囊肿和妊娠等导致髂静脉受压。
病理基础:
相对于几乎是垂直上升延续至下腔静脉的右侧髂总静脉,左侧髂总静脉上升时更趋向横向方向,而且右侧髂总动脉还要从左向右跨过左侧髂总静脉。在左侧髂总静脉上行过程中,正好位于右髂总动脉的后方和腰椎和骶骨岬的前方。
右侧髂总动脉动脉慢性跳动的压缩力可以在左侧髂总静脉周围发展出纤维束性结构,导致静脉流出道狭窄。缩小的通道容易使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并往往导致侧枝血管形成。盆腔横行侧枝和腰椎旁垂直侧枝的形成常常还会造成一系列盆腔不适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刺痛、麻木等。这种静脉受压、流出道狭窄导致血流瘀滞,这是所谓的“魏尔啸三联征”中的一个最主要因素,直接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魏尔啸三联征:指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危险因素----血流瘀滞、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症状,晚期静脉高压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内皮渗透性增加,引起下肢组织水肿、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炎症持续发展形成静脉溃疡,且容易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总静脉卡压的超声表现:
直接征象:超声可见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和腰椎椎体之间的左侧髂总静脉受压呈扁平状,远心段静脉频谱呈平直的单相波,不受呼吸和心脏搏动的影响。受压处的静脉血流速度增加。
间接征象:髂静脉超声检查由于解剖变异、肥胖及肠管气体影响,常显示不满意。股总静脉频谱正常情况下呈自发性、前向性、时相性,以及受Valsalva动作影响。呼吸引起腹腔内压力增加或降低,股总静脉频谱出现时相性,吸气时腹腔内压力增加,股静脉血流停止,这种时相性频谱可间接反映近心段静脉是通畅或部分通常的。大腿肿胀的患者,若股总静脉频谱不对称或期向性消失呈连续频谱,需要排除近心段梗阻的可能。
治疗方法:解除压迫首选支架置入和血管成形术。
右侧髂总动脉压迫左髂总静脉解剖示意图
病例一:
病例二:宫颈癌术后淋巴管囊肿压迫左髂总静脉。囊肿抽吸硬化治疗后好转
期向性消失
病例三:支架植入术后,超声复查支架通常
病例三由我院介入中心章旭主任提供!
合作伙伴:
章旭,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擅长外周血管及综合介入治疗。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放射介入中心自199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介入治疗,可开展全身各系统各部位的介入治疗工作,现为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单位,湖南省介入医学联盟理事单位,湖南省消化道出血急救联盟单位。2021年6月11日被授予“中国静脉介入联盟理事单位”称号。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医学影像介入中心诊治范围
一、血管疾病
1、出血性疾病(鼻腔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腹盆腔出血、外伤出血等、医源性岀血、肿瘤或血管疾病出血等)介入微创诊疗;
2、外周血管疾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漏、动脉瘤、动脉夹层、血管狭窄及闭塞等)介入微创诊疗;
3、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的介入微创诊疗;
4、血栓性疾病、重症肺栓塞综合介入治疗;
5、下肢静脉曲张。
二、肿瘤疾病
1、良性肿瘤(各部位血管瘤、子宫肌瘤等)介入微创治疗;
2、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肾癌、骨肉瘤等)介入微创治疗。
三、腔道疾病
1、气管、食道、胆道、肠道等腔道狭窄及梗阻性病变介入微创治疗;
2、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四、介入减容术
1、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性脾切除术;
2、难治性前列腺增生动脉栓塞术。
五、CT引导下介入治疗
CT引导下经皮肝肾囊肿、脓肿及腹盆腔脓肿引流术。
其中肝癌的介入治疗获得了株洲市科技进步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