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位后可能再脱位者、手法复位失败者、伴有残余腕不稳定的病例或急性期末作处理的患者,应作切开复位。
1
类型(图1)
图1 腕部关节脱位
1. 小弧区(月骨近侧为界)的脱位:包括掌背侧月骨周围脱位和月骨掌背侧脱位。
2. 大弧区(经舟骨中1/3和腕中关节的大弧为界)的脱位:最常见的是背侧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
3. 变异型:包括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舟头骨综合征。
4. 掌侧或背侧桡腕关节脱位:包括所有的腕相对于桡骨的掌侧或背侧移位,较为轻度、不完全性腕骨半脱位不在此。
2
临床表现
(一)常有较为典型的手过伸位或过屈位外伤史,有腕部疼痛,不愿意活动,腕部有弥漫性的肿胀、压痛,手腕部可有明显的畸形。检查时常常发现腕活动度严重受限,手握力明显下降。有时可见皮肤上有淤斑,还可能有正中神经受压症状。确切诊断依赖X线片检查,可以明确脱位的类型,伴有腕骨折或不稳定情况。
3
治疗
腕部脱位的治疗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恢复桡骨、月骨和头骨之间的正常排列;第二阶段是纠正使脱位能够发生的损伤结构。在此介绍临床常见的腕部关节脱位的治疗。
(一)背侧月骨周围脱位
对于新鲜的脱位可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是将患腕握于手中,使患者腕置于背屈位,术者拇指压挤在腕掌侧月骨突出之处作为支撑,并稳定月骨,此时渐渐掌屈患腕直到感到头月骨关节复位的滑动感。感到腕部脱位已整复后摄X线片,根据X线片判断是否已确切复位及复位程度,是否作进一步处理。如果确认已复位则作长臂石膏管型固定4~6周,腕关节在管型石膏中保持掌屈位,前臂和手处于旋前位。石膏固定后,常规摄X线片。
对于手法复位不能满意或不能进行手法复位者,需切开复位。指证有:
1.超过急性期的腕部脱位。常采用背侧入路,在直视下进行复位,用克氏针固定。如果复位不成功,可作腕中关节融合术。
2.存在较大的末复位骨片。常采用背侧入路,在指长伸肌腱的间隔中进入腕关节,复位骨片后用克氏针固定。
3.舟骨的持续性半脱位。常采用背侧切口,作舟月骨间关节切开韧带修复、克氏针固定。
(二)月骨掌侧脱位
对于新鲜的脱位可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是将患腕握于手中,背屈腕关节,再用拇指压在月骨上,将脱位的月骨复位回到原位,复位过程中,将腕关节逐步掌屈,并作腕关节旋转以利于复位。术后将腕关节置于旋前位作石膏托固定。
切开复位的指证有:
1.陈旧性的月骨掌侧脱位。常采用背侧切口,重塑腕月骨间隙并进行复位,用克氏针固定。如出现骨性关节炎,可作局部腕间关节融合术。
2.正中神经压迫、手法复位不成功者。采用掌侧切口探查正中神经受压情况及关节囊损伤情况,清除血肿,修复损伤的关节囊,并用克氏针固定脱位的腕骨。术后用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屈曲位40°,前臂于旋后位。固定4周。
3.伴有屈肌腱断裂。采用掌侧切口探查正中神经受压情况及关节囊损伤情况,清除血肿,修复损伤的关节囊。修复断裂的屈肌腱后,用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屈曲位40°,前臂于旋后位。固定4周。
(三)掌侧月骨周围脱位/背侧月骨脱位
对于新鲜的脱位可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是将患腕握于手中,持续牵引数分钟后在手腕背侧压月骨向掌侧,使月骨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过伸30°位,前臂于旋后位。固定4周。
对复位后可能再脱位者、手法复位失败者、伴有残余腕不稳定的病例或急性期末作处理的患者,应作切开复位。手术的指征和方法与背侧月骨周围脱位一样。
本文整理自:《实用创伤骨科手术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