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跟党走,担使命,砥砺前行!我们的“百个故事,百种感动”

2022-07-02 07:10   复旦中山医院

今天我来分享我们团队完成的中国首例经皮主动脉置换术的故事。为了这个手术,我跑了三次欧洲,去他们的实验室。我想把这项技术介绍到国内来。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1周年华诞!

在党的领导下,中山医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始终“医”路向前、“医”心向党。中山人坚决跟党走,担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涌现了数不清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在这里,有抗疫前线掷地有声的“我是党员我先上”,有令世界同行瞩目称赞的“中国骄傲”,有脱贫攻坚中默默付出的无私大爱,有不断突破、让生命延续的医学奇迹,有不懈创新、服务病患的“中山智慧”,有向阳而生、播撒生命火种的“中山温度”……我们感受和体会着“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我们思考和领悟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79551656716697824

汪昕(党委书记、神经内科教授)

中山人将一如既往在党旗引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传承中山精神,凝聚中山力量,展现中山担当!

31501656716698861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在武汉疫情期间,我院筹集抗疫医疗队136人的队伍,在两小时内集结完毕,近十吨物资连夜筹集,这就是中山速度!医疗队总结了新冠肺炎的救治三原则——“抓住”救治患者、“稳住”综合治疗、“守住”康复治疗,这就是中山标准!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做好思想引领,23名队员完成了“前线入党”的仪式;建立了“共产主义小超市”;组织开展前线“巴林特小组”活动,为紧张的工作的队员们,提供了释放压力的出口,这就是中山温度!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治工作,在党委的倡导下,全体中山人坚守岗位,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全院党员主动报名参加各项志愿者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山精神和中山人的大爱情怀。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们“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

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

用中国智慧和努力不断开创疾病诊治的新纪元,这是全体中山人现在和未来的使命和责任。

4379165671669942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民健康工作。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朝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医院在鼓励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仔细考量、科学规划、长远布局,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通过建立高效率的科研平台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临床医生积极投身医学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纵观我们中山医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奋进的科创史,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山医院的血脉之中。我们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针对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的重大需求,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汤钊猷(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

我希望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年轻的同道能够勇挑重担,争取胜利!

33411656716699937

我早年有个座右铭,叫“严谨进取 放眼世界”。这八个字怎么来的呢?1954年,我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来叫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就分配到中山医院外科。我第一篇论文请了沈克非教授帮我改,他是中山医院第三任的院长,也是中国现代外科的奠基人,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没想到一个礼拜以后,他把论文退回来了,密密麻麻全是红字。他说科学论文不能用“大概”,要字斟句酌,连标点也不能放过,我觉得这就叫严谨。我以后也用这个方法教我的年轻医生和研究生。

1959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在“严谨进取 放眼世界”后面又加了两句——“锲而不舍,振兴中华”。1987年,我有幸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而且还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年我已经91岁了,能够亲历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对比,特别是看到当前我们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更加增强了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四个自信”。我以为其中像文化自信,如果我们能够“洋为中用”,再加上中国思维,我想我们就有可能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来贡献于世界。

陈灏珠(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

“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我们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而要服务好病人,需要终身学习。

19231656716700660

●陈院士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当时中外交流并不顺畅的情况下完成的,他的重要科研实践,都是以临床一线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的,他带领中山医院心血管病团队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用一座座不朽的学术丰碑表达对党和事业的热爱。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第四党支部书记、心脏超声诊断科主任舒先红    

●陈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用英语教学查房,直到94岁高龄。他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视、触、叩、听,一步步有条不紊,他说:“医生给病人做体检,手会触摸在病人的皮肤上,这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而机器跟病人的交流是冰冷的。温暖让人产生信任,医生才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第四党支部副书记周俊

●我父亲一直说:“医德高尚,就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而要服务好病人,需要终身学习。”向所有严谨求实、仁心仁术的中山人学习,祝愿中山医院的明天越来越好,发扬光大中山精神。

——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主任、陈灏珠院士之女陈芸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

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我们这一代人是十分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使国家走向繁荣。

93761656716701199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今天我来分享我们团队完成的中国首例经皮主动脉置换术的故事。为了这个手术,我跑了三次欧洲,去他们的实验室。我想把这项技术介绍到国内来。在欧洲学习这项技术的时候,我把每一个步骤都总结下来,为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案。在写每一个步骤的时候,我都在脑子里演示了很多遍。但即使是这样,我心里还是非常忐忑,因为第一例一旦失败了以后,可能会让这个技术的起步推迟好多年。我们虽然估计到有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有并发症,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成功。所以,当时我就把中国这个行业当中的所有顶尖专家都请来了。我对大家说,这个是我们中国的第一例,要是成功,那么我们大家都做了贡献。要是万一有并发症,你们一定要支持我,因为第一步不走的话,我们永远没有后来的第二步。他们也为这个事情全都从外地赶了过来,我们就做成了第一例。

有了第1例以后,就有了中国第2例、第100例、第1000例……现在我们中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自己制造的瓣膜,使一些原来不能够耐受手术的主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能够得到治疗。

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通过举办“恰百年芳华,续红色篇章——百个故事百种感动”活动,我们收集了这些珍贵散落的记忆,伴随每天一个中山人讲述的故事,一起回顾那一帧帧永不褪色的历史画面,重温那一段段不一样的难忘年华。

中山医院总部联动医联体党建联盟成员,百余位讲述人,包括院领导、院士、党支部书记、支部骨干、医联体负责人、党员职工、医学生、民主党派职工等,组成了一支“医心向党”的宣讲团,覆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等医院各岗位。2021年12月,该宣讲团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评为“2021年度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我们将这百个故事编纂成册,并附上历史图片和视频二维码,以飨读者。愿这100个中山故事仿佛明灯,照亮砥砺前行的步伐。

值此热烈庆祝建党101周年之际,小萱准备了20本《百个故事,百种感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路向前》送给留言点赞数排名前20位的粉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中山,中山医院,中国,创新,故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