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药械通”的落地执行,实际上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
来源:众成医械
作者:金龙
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发布消息称,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首批医械产品——可吸收抗菌封套植入临床启用,内地首例植入案例顺利完成,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植入感染及并发症风险。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实践的重大突破,“港澳药械通”正式落地1年以来,正成为内地与香港药械融合发展的典范。
01
9年提案终落地
“药械通”打开大湾区融合一扇门
一般而言,国外上市新药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前,必须先针对内地病人进行完整周期的临床试验,通常耗时漫长,许多亟需相关产品的重症患者难以等到药品上市。
过去9年来,港大深圳医院曾多次提出内地合法使用港澳优质药械的建议,利用香港先进的医疗服务,通过两地的药械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的融合发展。
2020年,中央授权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放宽国际新药准入”,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深度融合指引了方向。“港澳药械通”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自去年8月份该政策正式在大湾区拓展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5月30日,据众成数科统计,港大深圳医院已引进13种进口药品,以及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标点-内窥镜染色标记墨水、可吸收抗菌封套和细胞分选处理系统等9种进口医疗器械。
02
推动境外械企转移至内地生产销售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活力强劲。香港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珠三角地区拥有完善的医疗器械产业链和巨大潜力的终端市场,在医械产业发展上具备天然的优势条件。根据众成医械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计4663家,同比增长10.9%。
但是,此前两地合作交流受限于体制机制上的差异,在医疗器械创新上的合作非常有限。“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后,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变,将加速港澳地区优质的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内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及经济协同发展程度的加深,众成数科研究部负责人杨雳表示,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境外医疗器械注册人为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加快贸易进程,将产品转移至境内生产并直接在境内销售,这将更有效地将三地的科创、生产、市场优势资源融合。 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相对宽松的药械评审机制,产品注册周期相对更短,一些原本在本地无法生产或者生产成本较高的品种,现在可以更方便在内地设厂生产,反过来也会推动香港地区药械研发成果的落地转化。
03 能否扩展覆盖内陆区域?
“港澳药械通”以港大深圳医院作为首个试点机构,随后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9市指定医疗机构,下一步是否会进一步延展至内陆区域更多医疗机构?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表示, “港澳药械通”是当前情况下能够使整个大湾区做到药械同质化的重要一步,但是要真正推进内陆城市和港澳实现药械同质化,除了希望有更多医院参与进来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药械临床试验方面实现同步。 以往国际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往往都是在欧美等国家率先开展临床试验、获得审批,然后来到中国,在国内获批,可能造成创新型药械产品引进的滞后。 卢宠茂认为,如果能吸引更多厂家在药品研发阶段落地内地,那么先进药品器械的审批才可以与世界同步。这可能是未来大湾区乃至更广阔的内陆地区医疗同质化、解决药械空窗期更彻底的一种方式。 当然,正如以上业内人士提到的,“港澳药械通”的落地执行,实际上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未来能否延展到内陆更广的区域,关键在于“互认互通”上的更大突破。
最后:
“港澳药械通”只是粤港澳大湾区高度融合的缩影,香港回归25年来,陆港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会的合作探索不断,但依旧面临诸多束缚,相信随着跨境医疗健康服务的不断突破,香港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中将大有可为。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