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逆袭之路:2个疗程8次粪菌移植后变活泼了
近年来,自闭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美国的自闭症患者在20年间增加了20~60倍,我国自闭症患儿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最新研究表明,自闭症的发病与免疫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衡相关,针对患儿的全身症状进行系统治疗,将改善自闭症的预后。
自闭症3年,家人四处求医
2020年11月中旬,林先生的儿子(珠珠)已被诊为自闭症近3年。家人待着孩子四处求医。
据家人描述,孩子出生后,6个月能坐,9个月能爬,1岁3个月能走路,2岁左右会说话,但在刚满3岁时出现言语能力落后,不合群,2017年被诊断为儿童自闭症谱系疾病。
刚住进医院儿科病房时,医务人员发现,珠珠的语言和动作都非常少,兴趣单一,只喜欢玩具小汽车,对同一间病房中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一概不感兴趣。
林先生带孩子入院前了解了粪菌移植可有效帮助自闭症的改善;
与医生沟通后准备接受:粪菌移植术。 但是,据医生介绍,带孩子临床施治粪菌移植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看患儿有没有便秘、腹泻、顽固性湿疹等消化道(过敏)症状。 如果没有上述症状,即使行粪菌灌肠治疗,家长也很难感受到孩子的病情改善。这是该技术实施的规范流程。
2个疗程8次粪菌移植,症状明显改善
据家人反应,近两年,珠珠出现严重便秘,5-6天才会有一次大便,而且特别干,特别硬。
并且对海产品过敏特别严重,只要一沾海产品,身上、嘴上立即会起红斑痒得厉害。出现过敏症状的时候,恶心得还挺明显,有那种随时都会呕吐的感觉。 自入住医院儿科病房,先后4次粪菌灌肠,家人仿佛看到了希望。 林先生说:“第1次灌肠之后,当天就排出大便,以前的干、硬这两个突出特点就有了改善。 再往后,隔天1次治疗,连续4次,算是第一个疗程。差不多就是一天一个变化,首先是大便慢慢正常,再一个就是我们带他去济南的著名景点玩,他开始能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我们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医生反馈,根据显著的疗效,第二疗程4次灌肠后应该就可以先回家了。” 在济南期间,林先生夫妇刻意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发现以前只喜欢玩具小汽车的习惯正在慢慢改变。
譬如,在小孩子比较多的公共场所,珠珠能主动走到别的小孩子跟前,对别人的玩具感兴趣,有时主动和小区里邻居打招呼。
林先生说:“以前呢,他从来都是连看都不会看一眼,这就是变化。我们带着他到处看病这三年,总算开始看到了希望。”
粪菌移植,需“个体化诊疗”
2017年,一名51岁重度烧伤患者被转入医院烧伤科,经过连续十多天的抗感染治疗终于保住性命,却出现了高烧、严重腹胀、便秘等症状。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之后的肠道菌群失调,由此导致的严重腹泻、感染或便秘,一直是烧伤科医生面临的医学难题。
鉴于已准备就绪的粪菌移植术,医生确定了由患者之子提供供菌的方案,结果首例粪菌移植便获得显著疗效。 医生说:“人的肠道,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绝非只是简单的消化、吸收和传输食物的器官,大肠有功能强大的感官、神经传导等功能。 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不断开展粪菌移植治疗儿童自闭症谱系疾病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在现有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的基础上,针对自闭症患儿疾病个性特征,制定“精准”的诊疗策略与方案,以期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临床与疾病预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