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先声丨【ASCO 2022】先声诊断学术成果特辑Vol. 4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领域权威的学术交流盛会,展示当前国际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汇聚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和医药公司参会。2022年度的ASCO年会已于6月3日到7日在芝加哥以线上线下形式成功举办。
作为中国领先的精准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声诊断凭借扎实的科研实力,一直位于精准医疗研究前沿。本届ASCO学术盛会上,先声诊断携手多家知名医院的多位临床专家,合作发表了50篇临床转化医学成果,其中11项以学术壁报(Poster)形式展示。本期《学术先声》栏目将为大家继续带来Poster的解读分享。Vol.1回顾请点击>>> Vol.2回顾请点击>>> Vol.3回顾请点击>>>
中国卵巢癌患者非BRCA基因致病性变异的回顾性分析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on-BRCA gene pathogenicity vari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报告形式:Poster
研究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郭莉媛
研究例数:766
摘要编号:10584
背景: 卵巢癌(OC)是最致命的妇科癌症之一。 BRCA1和BRCA2的致病(有害)变异(PV)是卵巢癌发生的最强遗传危险因素。 迄今为止,关于接受遗传性癌症风险评估的中国 OC 女性非 BRCA 基因有害变异频率的信息很少。 在这项研究中,分析了数据库中注册的野生型 BRCA1/2 OC 患者(pts)相关数据。
方法:在征得生殖系基因检测同意的情况下,从招募的病例中抽取了 766 名被诊断患有卵巢癌的女性的外周血。通过下一代测序(NGS)分析包括 SNV、小 INDEL 在内的种系突变。种系突变的致病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 (ACMG)指南进行分类。
结果:在 766 名 OC 患者中,460 名患者(60%)仅接受了 BRCA1/2 检测,而 306 名患者(40%)同意进行多基因面板检测(MGPT)。BRCA1/2 的检出率为 16.8%(129/766),而非 BRCA 基因的检出率为 7.5%(23/306)(图 1)。非BRCA基因致病性变异组的年龄显著高于BRCA基因致病性变异组(62 vs. 57,p=0.018)。非 BRCA1/2 的致病性变异基因主要有:BLM(n=4, 17.4%)、ERCC5(n=2, 8.7%)、MUTYH(n=2, 8.7%)、RAD51C(n= 2, 8.7%),RAD51D(n=2, 8.7%),ATM(n=1, 4.4%),BRIP1(n=1, 4.4%),CDH1(n=1, 4.4%),CHEK2(n= 1, 4.4%)、ERCC4(n=1, 4.4%)、LZTR1(n=1, 4.4%)、MSH3(n=1, 4.4%)、PALB2(n=1, 4.4%)、PMS2(n= 1, 4.4%)、RAD50(n=1, 4.4%)和SLX4(n=1, 4.4%)(图2)。在所有 23 个非 BRAC 基因致病性变异中,57%(13/23)位于同源重组修复(HRR)途径中。此外,在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检测到一名患有卵巢癌的 48 岁女性,该女性患有 [BRCA2-MUTYH] 基因的两种致病变异。
结论:BLM、ERCC5、MUTYH、RAD51C 和 RAD51D 基因是队列中遗传性非 BRCA1/2 OC 的主要贡献者。非BRCA基因致病性变异组的平均年龄高于BRCA基因致病性变异组。多基因 PANEL 检测推荐用于卵巢癌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图1. 卵巢癌患者中检出的P/LP变异
图2. 非BRCA基因变异的检出分布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BB2激活突变的分子特征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ERBB2-activating mutations in Chinese NSCLC patients
报告形式:Poster
研究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繁
研究例数:21745
摘要编号:8546
背景: ERBB2激活突变显示出与 ERBB2 扩增相似的致癌作用。 因此,ERBB2 突变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靶点。 然而,ERBB2激活突变并未像其他驱动基因突 变(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突变)那样详细报道。
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二代测序(NGS)回顾性分析了ERBB2 激活突变。从 2019 年 5 月到 2022 年 1 月,共检测21745 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结果:在21745 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发现 686个 ERBB2激活突变,12 名患者携带ERBB2 双激活突变。这个队列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8 岁(范围为 13-90 岁)。59.6%的患者为女性,88.2%被诊断为肺腺癌。
在 674 名患者中共发现47 种 ERBB2 激活突变亚型。最常见的激活突变是Y772_A775dup(55.0%, 371/674), 其他依次是G776delinsVC(8.3%,56/674), S310F(7.7%, 52/674), G778_P780dup(5.6%,38/674)和 V659E(4.1%,28/674)。其他突变都在 14 名或更少的患者中检测到。ERBB2 激活突变最常发生于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80.1%),其中外显子20 (76.2%)、外显子 19(3.0%)、和外显子 21(1.2%)。此外,13.2% ERBB2激活突变发生在细胞外结构域,5.5%发生在跨膜结构域。其中23.1%(156/674) 携带ERBB2 激活突变患者可以评估并发突变、肿瘤突变负荷 (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MSI)。在这些患者中,ERBB2 激活突变最常与 TP53(54/156)和 EGFR(21/156)突变共存。非TKD ERBB2突变患者中EGFR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TKD 突变患者(56.7% vs.3.2%,P < 0.001),但 TP53 在两组之间没有观察到差异。这些患者都是微卫星稳定(MSS)和低 TMB (< 10 个突变/兆碱基)。
图 1. 中国 NSCLC 患者 ERBB2 激活突变的突变特征
结论: 我们报告了中国 NSCLC 患者中 ERBB2 的突变情况和特征。中国 NSCLC 患者中ERBB2 激活突变的发生率为 3.1%。80.1% 的 ERBB2激活突变发生在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中,19.9% 发生在非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中。非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突变也是ERBB2 靶向治疗中潜在的治疗靶点。
实体瘤中MSI、TMB和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Correlation between MSI, TMB, and RAS gene mutation in solid tumors
报告形式:Poster
研究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庆昌
研究例数:15188
摘要编号:2624
背景: RAS基因家族编码GTP酶超家族的成员,在调节细胞增殖和促进癌症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RAS基因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中的突变频率高。在实体瘤中RAS突变型和RAS野生型肿瘤在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方面的关联仍不清楚。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2021年先声诊断实验室的15188名中国实体瘤患者肿瘤组织样本。通过NGS方法检测肿瘤样本中的体细胞突变。评估了RAS(KRAS、NRAS 和 HRAS)突变型和野生型肿瘤中的RAS突变频率、TMB 和 MSI。
结果:在2663(17.5%)份肿瘤组织样本中检测到RAS基因突变,包括88.7%的KRAS突变、9.1%的 NRAS突变和3.5%的HRAS突变。RAS基因突变率排名前6位的癌症分别为结直肠癌(829, 31.1%)、肺癌(747, 28.1%)、胰腺癌(358, 13.4%)、胆道癌(210, 7.9%)、肝癌(78, 2.9%) 和胃癌 (73, 2.7%)。研究发现RAS突变实体瘤患者MSI-H的发生率为3.3%,且RAS突变型胃癌的 MSI-H 发生率显著高于RAS野生型胃癌(RAS-MUT vs RAS- WT, 20.5% vs 3.5%, p<0.001)(图D)。但在结直肠癌中未观察到这一现象(RAS-MUT vs RAS-WT,5.8% vs 6.9%)(图C)。在TMB分析中,RAS基因突变与较高的TMB相关(P<0.01)。27.4%的RAS突变型胃癌和10.8%的RAS野生型胃癌发生TMB-H(TMB≥10 muts/Mb)(P<0.01)(图A)。然而,13.4%的RAS突变型结直肠癌为TMB-H ,与RAS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图B)。在肺癌、胰腺癌、胆道癌和肝癌中未观察到MSI、TMB和RAS基因突变之间密切关联。
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实体瘤患者的RAS基因突变,结果显示RAS突变与实体瘤中的TMB-H和 MSI-H相关,尤其是胃癌。在结直肠癌中,RAS 突变与较高 TMB相关,但与TMB-H无关。因此,推测胃癌和结直肠癌等特定癌症类型的RAS基因突变可能与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关。
关于ASCO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全球领先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 学会有来自100 多个国家超过40000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以外。 会员包括肿瘤学领域及其专科之临床肿瘤科医师、参与认可的肿瘤学训练计划的医师和医疗专家、肿瘤科护士以及肿瘤科执业医师,带来最前沿的抗癌技术与药物,公开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
撰写丨赵亚平、卞正颖
编辑、排版丨SX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