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5岁女童患巨大肝脏肿瘤!因为一篇报道,这名专家为她成功“拆弹”
5岁女童查出巨大肝脏肿瘤
因一篇报道看到了救治曙光
乐乐自去年底就出现腹痛症状,家长并未完全重视,以为只是普通肠胃问题。直到今年3月18日,腹痛再发及加剧,才在医师建议下行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乐乐的肝右叶巨大占位(8.0×7.4×6.1cm),患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可能性很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其它富血供占位不完全排除。
得知这一消息,乐乐的家长犹如晴天霹雳,随即辗转省内多家医院的肝胆外科就医无果,家长也着急,四处问诊及网络查找相关病症资料。
当时,家长也在犹豫前往上海、北京或许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但是远在外地无亲戚,医疗照护多有不便。加上4月份上海新冠疫情的爆发,彻底打消了家属前往上海就医的念头。
就在家长一筹莫展之际,福建卫生报的一篇报道→《挑战高难度!13岁女孩腹内“藏”1000克巨大肝脏肿瘤,医生历时4小时切除》,让乐乐一家人看见了曙光。
6月15日上午,家人带着乐乐找到了报道中的主刀医生——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曾永毅。
曾永毅细心询问病史、体检及翻阅相关就诊资料,判断乐乐得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可能性非常大,并通过影像学阅片初步判断,乐乐的病灶有机会实施手术切除达到临床治愈。
家长激动万分,当天办理了入院手续。5岁患儿,是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外科开展手术至今接诊年龄最小的患者,8cm的肝肿瘤相对于5岁小儿来说,已经占据了一半的肝脏,手术切除后残肝体积大约50%。
鉴于患儿肝脏肿瘤长期侵占压迫第二、第三肝门主要大血管,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曾永毅所面临的压力不亚于乐乐的家长,为此,他向外科团队提出要求,一定要确保各个环节不可有纰漏,确保手术一次成功。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曾永毅带领团队基于二维肝脏增强 CT 图像进行术前三维重建及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同时,积极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了缜密的计划,为乐乐实施右肝肿瘤切除手术。
术前CT三维重建
术中清晰可见患儿的下腔静脉、肝右、肝中静脉等“薄如蝉翼”,与肿瘤紧密粘连,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控的大出血,而对于5岁的小孩而言,全身总血量才1200毫升左右,大出血将危及生命安全。最终,经过2小时45分钟的奋战,手术圆满完成,术中出血不足50毫升。 术后第1天,乐乐就恢复进食,术后第2天,乐乐就能下床行走,肝功能等各项指标平稳恢复。术后病理回报: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第8天,乐乐顺利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出院后,患儿家属为医护团队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院长、主任医师曾永毅
再次提醒: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第二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 ,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年轻女性 。
●它属于非肿瘤性增生,无恶变倾向,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长期口服避孕药物、药物性肝损伤、吸烟等;
●由于该病为良性疾病且 较少引起临床症状,甚至有报道可自行消失, 目前多推荐采取临床随诊,定期复查。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体积较大且症状明显或增长迅速的病变应手术切除。 为专家精湛的技术点赞!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通讯员:林春梅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