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远离心源性猝死!

2022
07/01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如何远离心源性猝死

文章转载自:光明詹医生

专家介绍:詹中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主任。

学会任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医药学院学报编委,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委,多个SCI杂志特约审稿人。

熟练掌握冠心病的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和起搏器植入术,对复杂冠脉病变的支架植入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1篇,多次应邀到国家级学会及国内知名医院参加学术交流,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GCP试验项目2项,器械临床试验项目1项。首次提出高危和低危肺栓塞的心电图预测指标,系统研究前壁和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性,处国际领先水平,因在肺栓塞领域的突出成绩,心电图诊断心血管疾病及预后判断价值方面的研究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认可,因在心电领域的突出成绩,受邀参加心电图判断肺栓塞预后价值的国际专家共识的撰写,参编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1部,主编中文专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与临床》。获十堰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77881656660597743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越来越常在新闻中听到年轻人猝死的消息,例如前几年著名台湾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突然猝死,再例如今年2月份字节跳动28岁的员工突然猝死,最后基本都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害怕自己会不会突然猝死,那么猝死的来临真的毫无征兆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猝死,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地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是指发生在貌似健康的患者身上的、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的自然死亡。但是目前对“突然”缺乏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是患者在发病数秒、数分钟内死亡;有人觉得是出现症状1小时内死亡;还有人认为是出现症状1-24小时内死亡。但普遍还是认为在1小时内的突然死亡为猝死。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绝大部分为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又叫心脏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以突发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我国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占所有死亡的10%-25%,且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

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当中,通常是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是指心脏本身就存在病变,如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先天冠状动脉异常、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就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许多人由于缺乏定期的体检,这些疾病在平常的情况下症状也不表现,因此许多人表面看起来健康,实际上心脏是有病变的。心脏在人体中起到泵血的作用,就如同正常的水泵一样,工作是节律性的,有规律的,就如同心脏的跳动一般,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将血泵往全身各处。

但心律失常将影响心脏功能,像心房颤动会使得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心室颤动就会使得血液从心室泵出到全身的时候出现障碍。全身的血供出现问题,尤其是大脑和心脏的动脉缺血,就会诱发猝死。器质性心脏病和恶性心律失常两者也是存在关联的,如果心脏供血、结构出现问题,也容易影响心脏节律性,从而产生恶性心律失常。

大家可能发现了,许多猝死人群都会报道说前段时间压力大,或是经常加班熬夜,其实这些就是心源性猝死常见的诱因(即导火索)。

有人总结了心源性猝死的“黑三角”,即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导火索。常见的导火索包括劳累、压力大、情绪激动、熬夜、吸烟、暴饮暴食、过度惊吓甚至是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人体的供血“负担”,增加心脏负荷,再加上心脏本身可能功能就有所缺陷,导致心脏“罢工”,诱发心源性猝死。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也都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研究也发现,男性、老人、冬春季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尽管大多数患者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没有征兆,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数天或数月会出现一些预警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慌、呼吸不畅、头晕、大汗、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疲惫等,以及不典型的心绞痛,如腹痛、牙痛、左侧肩膀痛等。对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了这样一些难受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万一。

对于突发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猝死前最开始的症状)的患者,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抢救方式。虽然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人数多,但医院外抢救成功率只有1%左右。对于遇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应该及时拨打120,并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掌根部按压,频率约100-120次/分,深度5-6cm,按压30次后清理患者气道,进行人工呼吸2次,以此作为一组循环不停施救,直到医务人员赶到。之后转运到医院中再执行更高级的生命支持。在这里也推荐大家去认真仔细学习心肺复苏的方法,为心源性猝死者争取抢救时机。

70031656660598597

心肺复苏操作视频

说到底,本质上还是要学会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推荐大家做到以下几点,远离心源性猝死:

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应积极服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2.应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暴怒、大喜大悲等,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度悲观焦虑,学会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

3.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适当的锻炼,切忌剧烈、超负荷运动,如平常不锻炼的人突然去跑马拉松,但并非绝对避免运动,原则在于量力而行。

4.用力排便与猝死发生有一定关联。因此,建议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少吃多餐,多食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

5.出现猝死的先兆症状,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极度乏力等应立即就医。

6.有冠心病等心脏相关原发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每年进行一次专项体检。就算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推荐每年进行心电图等项目的体检,以尽早发现隐匿地一些心脏问题。

7.对于存在猝死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到医院进行心脏疾病的筛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血管,心电图,远离,健康,生活,症状,患者,冠脉,医院,疾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