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医护人员防护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的手术,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而采取的紧急治疗措施,急诊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感染等,急诊手术台可以说是医护工作前线的火线,患者的生命悬于一线之间。
由于患者常存在着各种潜在的传染性疾病,急症手术过程紧急的特点,在手术之前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急诊手术患者需要立即手术,不能等待相关的化验结果。目前大部分医院急诊手术仍然使用传统的手术衣,把无菌技术当成唯一的防范措施,手术室对于无菌操作以及护理能够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但是由于未能在手术前对急诊手术病人进行传染病筛查,穿戴常规的一次性口罩和手术衣,不能有效的阻止血液喷溅以及病毒湿态的渗透,使得医护人员处在血源性感染暴露风险。
血源性感染是指通过血液交换获得的感染.如通过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粘膜等接触到的致病菌或致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导致的感染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20多种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其可以通过有含病毒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直接刺破切伤皮肤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溅入护士眼内或沾染到护士本身已有创口的皮肤等进行传播,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急诊手术室医护人员由于面对的都是急诊外伤人群,在手术缝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刀、剪、针、等锐利器械,因此血源性感染的几率更大。
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部门,而且工作性质决定接触病毒传染源的可能性大,尤其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无特效治疗传染率高的病毒;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关检查可以事先预知,手术排班阶段按照感染性手术进行处理,安排在感染性手术室进行,为医护团队根据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隔离防护装备。
急诊手术为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工作人员为了争取时间会疏于对自身的防范,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几率。因此在未能对患者进行术前进行传染病筛查的前提下开展的急诊手术应当实施标准防护,在部分国家医院术前不例行查 HIV 和肝炎(除了产科手术和移植手术等),这其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医院采用的是标准防护措施。目前我国对于急诊手术的防护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不够重视,因此建议医院的急诊手术团队能够穿戴能够有效阻隔病毒的功能性手术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