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解好人生“四道题”,书写时代新答卷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
2022年6月29日
亲爱的各位即将毕业的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在这热烈而圆满的夏日,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这场特殊的青春盛典,见证属于每位学子的高光时刻。首先,我代表全校教师向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走向社会、走进人生新阶段的每一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年,我们经历了一场大上海保卫战,我作为总指挥、方舱医院院长先后带领仁济400余名医护人员在方舱坚守了87天,期间和7个省市5000余名医疗队员、15家上海医疗队3500余名队员,在世博和新国博这两所大型方舱医院并肩作战,收治了近74000名患者,占到上海阳性感染者1/8,这些数据彰显了我们的组织力量、精神力量和硬核力量。在这场战疫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党建的组织力,各级组织体系齐全、迅速激活、全力保障,在防控一线筑牢坚强的战斗堡垒;我深切体会了文化的凝聚力,医务工作者把深深融入血液的职业精神、仁术济世的精神在实际行动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凝聚起了抗疫的磅礴力量;我更深切体会到专业的硬核力,我们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学救治,我们条块合作,精细管理,创造经验,用专业的力量守护生命,用专业的实力赢得尊重。“坚定、坚信、坚韧;从容、淡定、自信;专业、敬业、科学”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战疫中展现的模样。我知道,你们也以独有的方式在疫情战场上书写青春无悔。你们有的放下毕业课题赶到实习医院,同师长们一起坚守岗位并肩作战;有的在微信群里秒回“请战”申请,以学生志愿者身份活跃在校园、社区支援疫情防控;有的以实验室为家,心无旁骛沉浸在医学研究的世界中;有的不眠不休统计抗疫数据,竭尽所能创新疫情科普形式,为抗疫工作添砖加瓦......你们在直面战疫中证明了当代青年是可堪大任的。
两年来,疫情给你们加修了一门没有学分但却意义非凡的生命课,在这门课中,你们热血澎湃,重新认知了自己未来的责任与使命;你们跃跃欲试,只盼穿上白袍那一刻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战士;你们积极思考,感悟人生的厚重与丰满、医学之路道阻且长。完成毕业“大考”的你们将面对更复杂的人生“大考”,作为你们的师长,送你们一份人生路上的“答题参考”,相信未来的你们也一定会在组织的关怀下、文化的熏陶下,专业的引领下,经历、成长、蜕变。
第一,始于初心,做对从医“选择题”。从医之路总是面临着太多的选择。我想,在漫长的从医道路上将面对各种艰难的选择,初心就是答案。仁济医院发源地山东路院区树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仁济陈邦典院长1945年制订的仁济医德信条12条,寥寥百字,但时至今日仍不过时。第一条写着:“医者之一生,乃为他人非为自己,不思安逸,不顾名利,唯舍己救人而已。”我两次带队参加抗疫,很欣慰看到了90后、00后成了战疫的主力军,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责任担当。在这次上海保卫战中,我所带领的医疗队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穿上大白,他们就是最坚强、勇敢的战士,用自己的力量在一线救死扶伤、用心用情照料每一个患者,这就是初心的力量。古人云“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同学们要以学长们的勇敢坚毅的品质为榜样,面对选择,坚守从医初心,在服务人民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在风雨考验中增长本领,实现你们最初的梦想,成为你们最想成为的样子。
第二,止于至善,挑战专业“填空题”。医学发展至今,仍然有许多无法治愈的疾病,无法攻克的难题。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我从事肾癌研究近30年,尤其在新的肿瘤标记物、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免疫微环境研究、先进研究模型的构建、肾癌靶向药物研究等,我建立了中晚期肾癌临床综合治疗新体系,并牵头制定了上海标准,大大提升了晚期肾癌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医学专家的成长都经历了这样一个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异常艰辛,但人生意义就在于经历的每一个过程实现成长蜕变。因此“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同学们要以师长们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动力,面对未知空白,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博思审问、突破惯性、勇于挑战,在“卡脖子”的地方下苦功夫,在“0到1”的原始创新中做大文章。
第三,忠于使命,阐明医学“论述题”。医学是道复杂的论述题,我们要用亲身实践去证明“观点”,用医者使命去展开“论述”。作为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们通过总结前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认识正不断深化:它始终在与人类“捉迷藏”,我们与公卫学院合作,也在努力“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收治的4万余名感染者我们进行大数据分析,平均转阴天数约7天,其中无症状与轻症感染者占比约七成。“奥密克戎的传播力、隐匿性、传播速度都很高,但在不同的年龄、地区、文化、乃至职业中,都有相应的传播差异和特点,这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收治中我们碰到了核酸检测CT值的波动、复阳和长期不转阴等一系列临床难题,我们也设计了相关临床研究工作来进行分析总结。方舱内病人膝关节下和拖鞋底标本核酸阳性比例异常高,让我们去思考为什么?由此我们设计去研究方舱内的空气病毒不同高度的浓度和含量,是否与灰尘悬浮的结合?我们与市环保局和复旦大学合作,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我们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2.2与PM10结合多,和武汉的病毒株与PM2.5结合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很多数据还在统计分析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更好地依靠科学为疫情防控持续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的职责。“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同学们要以家国情怀为感召,成为人民的医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之情、栋梁之志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不竭力量,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交医人的更大力量!
第四,归于坦然,解出人生“多选题”。人生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面对人生困难、挫折、压力,送大家一首我很喜欢的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从一个文坛顶流到阶下之囚,被贬谪到黄州,没有了名声、官职、政治理想,但苏轼坦然面对,并没有陷入失意落魄中,而是回归平凡,去当农民、研究美食,建雪堂,会好友。一天苏轼与友人结伴春游,忽然间风雨交加,他却泰然自若,在雨中缓步而行,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内心若是足够强大,即使直面狂风暴雨又如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那些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变得强大,活出自己人生的多样性。同学们要以古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智慧为启迪,“人间有味是清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无风雨也无晴”,欣然接受命运抛给你的难题,乐观淡定,以从容的心态直面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对待人生的失落与坎坷,始终自信地去创造有意义、有价值、有梦想的多彩未来。
同学们,人生永远不会尽如人意,梦想也不会轻易如愿以偿,这就是生活。在我结束发言的最后,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们,走出校门你们就要完全靠自己了;但好消息是,你们今后的人生从此由你们独自掌握,你们人生的标准答案将由自己去书写,无论是选择题、填充题、论述题还是多选题,期待属于你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答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