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的中青年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生活不规律,熬夜加班,熬夜玩手机,过度疲劳,抽烟嗜酒,胡吃海喝,久坐不动,过度肥胖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引起猝死的诱因。
6月14日凌晨,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突发猝死,终年45岁。其同事表示,孙博士6月13日还到公司正常上班,没有看出任何异样,孙剑的去世令他们深感意外。
我们总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珍惜当下,保重身体。
这几年猝死的比较有名的人不少,比如台湾男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现场猝死;比如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去世;比如在《巴啦啦小魔仙》饰演美琪的孙侨潞突发心梗猝死……
猝死原因很多,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2020年4月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研究,对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进行研究发现,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57.76%,第二位为肺源性猝死,占21.63%,肺栓塞多见。之后是脑源性猝死,占9.21%,多为脑出血。而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在各大医院的急诊室,心源性猝死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者的80%以上,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而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梗时则更容易猝死。心梗发病后往往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
有些猝死患者倒地后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颜面青紫,这些症状一般是阿斯综合征的表现。阿斯综合征发作后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很大可能出现死亡。
为何中青年人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猝死,顾名思义是突然死亡,猝不及防。很多表面看上去非常健康的年轻人,突然发生猝死,令周围人惊讶不已。
事实上,所有的猝死都并非突然,都是“蓄谋已久”。
当代社会的中青年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生活不规律,熬夜加班,熬夜玩手机,过度疲劳,抽烟嗜酒,胡吃海喝,久坐不动,过度肥胖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引起猝死的诱因。
猝死发生前,就像地震前的大海,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海底已暗流涌动。那些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自认为年轻,有点不舒服自认为没有大碍,扛一杠就过去了。
而猝死往往发生在那些完全不重视自身健康,且存在诸多猝死诱因的年轻人头上。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本身存在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血糖偏高、过度肥胖、心肌桥等,这类年轻人在各种诱因下,更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而凌晨是猝死高发时段,那些熬夜到凌晨的人尤其要当心,你熬的不是夜,熬的是自己的生命。
猝死发生后,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至6分钟,如果在数分钟内得不到及时抢救,时间越久,患者会逐渐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即脑死亡,这时候即便抢救过来有心跳呼吸,后续意识恢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急救知识方面,我国大众普及率很低,当路上一个人突然倒地后,周围人分不清到底是普通晕倒还是心跳骤停,四肢抽搐时到底是癫痫发作还是猝死前阿斯综合征。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法律层面的问题,不是不愿救,而是不敢救。
猝死越来越多的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透支精力就是在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人的心脏就像机器发动机一样,超负荷运转的话迟早会出问题。
所以,学会生活,适时的停下飞奔的脚步,给心脏修整时间,才能让心脏更强大,运转更持久。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