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中国惊现首例猴痘阳性确诊!密接多达19人!

2022
06/28

+
分享
评论
体外诊断网
A-
A+

近日,中国台湾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收到英国1例从尼日利亚旅行归来后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1]报告。

近日,中国台湾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台“疾病管制署”24日公布台湾首例境外输入猴痘确诊病例,为台湾南部20多岁的男性,今年1月至6月至德国就学,6月16日搭机返台,6月20日出现发烧、喉咙痛等症状,6月21、22日就医,经医生评估后,进行采检及通报,之后确认阳性。
目前,其密切接触者共19人,包含家人2人、医疗相关人员10人、司机3人及其他人员4人,预计健康监测至7月13日。这种听起来猴子才会得的“痘”,为什么会在人类中出现,我们要不要担心呢?

一、猴痘基本知识 
01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是全长约为197kb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之一(其余3种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存在2个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3.6%,刚果盆地支病死率可达10.6%。2022年5月以来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发现的猴痘病例样本,测序分析结果为西非分支。  
猴痘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也可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02猴痘流行病学

猴痘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非洲的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体内。灵长类动物(猴、黑猩猩、人等)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后也会感染。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和猴痘病人都是这个疾病的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本次猴痘疫情还发现多数病例在发病前有同性性行为,可能主要还是与性活动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有关,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经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03猴痘病人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多有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今年在非洲以外的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发现的猴痘病人的临床症状普遍较轻且不典型,皮疹主要分布在生殖器及其周围部位,数量较少。  
04猴痘的治疗及预防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二、健康提示 
01个人预防Ⅰ  

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Ⅱ  近期已回国和即将回国人员。近期已回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Ⅲ  近期计划出国人员。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尽早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等。
Ⅳ  国内其他一般人群。内地尚无猴痘病例报告,也未在野生动物或入境检疫中发现猴痘病毒,一般人群暂无感染风险。如发现猴痘输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风险。
02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

医务人员接诊皮疹病人时,如发现其21天内有猴痘报告病例国家旅居史,需考虑猴痘的可能。在为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时,以及处理病人标本时,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即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采集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人样本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运送病人样本应确保安全包装,并遵守感染性物品处理指南。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人在医院内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随时消毒。  
03动物贸易
建议非必要不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加强入境携带、寄递动物检疫,以及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检疫。
三、猴痘常见知识问答 
01猴痘在哪些国家出现过?

从全球来看,人类的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非洲。猴痘病毒最早于1958年在猴群中被发现。历史上,位于西非和中非的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加蓬、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都出现过猴痘病例。疫情较为严重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自2016年以来,每年报告超过1000例[3]。2003年,美国出现一起猴痘疫情,共报告了71名病例[4]。而在2018、2019年和2021年,英国也都报道了猴痘病例[5]。近期的猴痘疫情波及了诸多欧美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等。病例数量相对较多的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2]。
 

(1970年至2021年报告确诊人类猴痘病例的国家[2])  
02猴痘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猴痘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密切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感染者的衣服、毛巾或床上用品)

虽然从理论上说,病毒会通过体液(如血液)、呼吸道或黏膜(眼睛、鼻子、口腔)进入体内造成感染,但猴痘并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由于呼吸道飞沫有一定的传播距离,所以,长时间、面对面接触(prolonged face-to-face contact)的传播风险才较高[5-6]。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特别提出“要关注生殖器病变”。原因之一可能是在近期的确诊者中,不少人主动报告为双性恋或有过男男性行为[2]。这或许是对“密切接触”的解释之一。
03哪些动物会感染猴痘?

猴痘是“人畜共患病”——通俗地说,就是一种动物和人都会感染猴痘病毒。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猴痘病毒最早是在猴子身上发现的,并因此得名。那是不是说导致猴痘的罪魁祸首就是猴子了?并不是!一些科学证据表明,猴痘病毒真正的来源并非猴子,而是非洲某些啮齿类动物,如非洲松鼠、冈比亚巨鼠、睡鼠等,它们更可能是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我们常见的很多病毒(如狂犬病、鼠疫、炭疽甚至新冠),以及听起来并不太耳熟的马尔堡、尼帕病、埃博拉等等都是如此。当然,不同的病毒在不同动物(人)之中的传播力和致病力也不同。猴痘病毒不仅能感染猴和人类,还能感染其他动物(如松鼠、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上面说的美国2003年的猴痘疫情,最后就溯源到了与冈比亚袋鼠一起饲养的土拨鼠[7]。
04我们现在有猴痘疫苗吗?
很遗憾,暂时还没有。
从英文名称上来看,猴痘(monkeypox)似乎和水痘(chickenpox)以及早已销声匿迹的天花(smallpox)很像,事实上,他们也确实都属于“正痘病毒属”。研究证实,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具有交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并减轻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这种交叉保护作用可能会维持数十年[8]。不过,全世界(包括我国)已于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停止天花疫苗接种。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或许还接种过天花疫苗,但40岁以下的年轻人们对于天花和猴痘普遍没有免疫力。我们左胳膊上的那个“疤”,其实是接种卡介苗(预防婴幼儿结核菌感染)留下的。目前,欧盟批准了一款改良的牛痘减毒活疫苗,为天花和猴痘高危人群接种;美国也保留了天花减毒活疫苗,并曾在2003年用于控制疫情。不过,我国目前还没有为人群广泛接种的天花疫苗。
05猴痘会世界大流行吗?
截至目前,猴痘还未出现过全球性疫情。以现有证据看,猴痘也不太会像新冠一样全球大流行。虽然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过,但在非洲以外的国家一般以“散发”的形式出现,规模不超过百人,在1个月或数月内得以消失。不过,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担心,森林砍伐和狩猎、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食用猴子和松鼠等动物,可能导致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病例的原因[3]。而猴痘病毒是否会出现变异,从而“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还需要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06我们可以做什么?

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可能传播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等)入境,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交通工具、人员和货物的检疫。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应加强预警和监测,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立刻隔离其本人和密切接触者。5月22日,比利时宣布要求猴痘病例进行为期21天的隔离,这也是欧盟首个要求猴痘病例隔离的国家。对我们自己来说,应该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比如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猴类、啮齿类动物等),不要前往有猴痘疫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现阶段,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开窗通风、日常消毒,依然是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
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人类保护和拯救我们自己的终极方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啮齿类,猴痘,首例,阳性,密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