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冲突与妥协,一位90后牙医向成熟的蜕变
“佛系”、“躺平”……随着90后步入职场,这些吐槽职场的关键词被频频发出,体现着90后的职场态度——不喜欢说教的职场环境、反对工作入侵生活……
这是90后观念与现有行业规则的冲突,而在医生行业里,这种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位90后牙医——王海旭是如何投身于口腔行业并面对这些冲突。
「启蒙,成长」
8岁的时候,王海旭随着家人来到了广州,开启了一段新生活。跟其他牙医世家一样,他的爷爷与父亲,都是牙医出身,也都有自己的诊所。
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王海旭对牙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小时候我就经常摆弄着这个或那个器材,感觉十分有趣。”
所以,王海旭在高中期间选择了口腔专业的大学,并远赴山东,开启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大学阶段,是稚嫩向成熟转变的时期,王海旭也不例外,虽然王海旭是在牙医世家长大的,但实操是他一直都缺乏的。在这里,他第一次尝试成为一名牙医的感觉。
“从课堂到实操的转变,一开始还是会有点慌;当上到手术台,看到熟悉的工具,熟悉的机械声音,总会想到父亲的身影,加上有指导老师辅助,总体感觉良好。”
实习期间,他第一次尝试了如何洗牙,如何拔牙,如何补牙。
最终,他稳稳当当地把这些学分拿下,顺利从大学毕业。
「矛盾,理解」
毕业后的王海旭,跟如今很多应届大学生一样,要面临就业的问题。他的最初想法是,自己到外面的诊所历练一下,汲取一点人生的经验。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父亲时,得到的回答是:“家里本身就是开诊所,那又何必到外面做呢?回家里帮忙!”
一开始王海旭并不情愿,但父亲多次电话催促,还是选择先回广州,回自家的诊所帮忙。但谁也没想到,这是矛盾的开始。
王海旭的父母和女儿
王海旭的父亲是70后,从小便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到处赶集帮忙,已养成了长时间工作不休息的习惯。
而作为90后的王海旭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想要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哪怕每个星期放一天假也可以。
王海旭就这个问题跟父亲探讨了一下,但得到的回答是:“放假?放什么假?干嘛要放假?年轻人,不努力怎么能成大器?”
王海旭当时就无语了,简直无法沟通。为了这件事与父亲争吵过几次,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回来了只能先认真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海旭只能慢慢适应父亲的工作方式。在接手诊所后的5年里,除了过年,正儿八经的外出旅游,只有参加过一次大学同学的婚宴。
牙医对于细节、专注度的要求十分高,因此在工作的时候,父亲给王海旭提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每一次的犯错,都是对患者的不负责,对自己的不负责。
“在一次做根管治疗的时候,那时我初出茅庐,经验还是很缺乏的,在一次钻牙的过程中,犯了点小错误,最后是父亲帮我收拾这个烂摊子。
那件事之后,和父亲争吵,他好几天没跟我说话。”
王海旭也很懊恼,虽然他对自己的失误感到很生气,但也不满意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觉得人谁无过呢。
在这一段矛盾时期,王海旭经常和女友倾诉自己的苦恼。
这段时间促进了与女友之间的感情;后来与女友成家,他的心里想法慢慢产生了变化;也许是作为丈夫的责任和担当,也许是自己成为父亲的原因。
在那以后,王海旭学会了从父辈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主动站出来缓解矛盾,更冷静地处理问题。
“做医生,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患者负责,如果整天吊儿郎当,三心二意,不把心思放在为患者治疗,那能行吗?所以啊,这算不上妥协,这更多是反映了我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
「未来,展望」
现在的王海旭,已经是一位两岁孩子的爸爸,未来的规划,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
王海旭和女儿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身上成熟,务实的性格。
“牙医跟其它医生一样,本职是为患者排忧解难。这里的患者基本都是街坊邻居,我不追求十家,二十家连锁店,我只希望,把手头上的一亩三分地给做好,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我始终坚信,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
有故事的牙医简介
王海旭 广州东阳口腔牙医
90后执业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