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张IVD注册证,缺少创新!
产品变“套娃”
IVD新厂家、新产品层出不穷。
注册证数量已经超过3万张,有注册证公司数量达到近3000家。但很难见到特别出众、很有特点的产品。在前期文章中也分析了产品变“套娃”的一些原因:
1竞争压力
2技术更新需要时间
3产业链上下游溺爱
4公司短视
5公司资源有限
6内部人员各怀鬼胎
7外部资方压力
8市场部责任
理解客户,才能更好创新
创新来源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研究。只有理解了客户,找到了真正的客户需求,才能做出好产品,获得客户的满意。 本文重点讲一讲客户需求(痛点、痒点、爽点)、客户调研。
去伪存真,找到真需求
客户需求研究(voice of customer,VOC)帮助产品差异化形成,在产品创新管理模型中的战略管理和前端管理都能用到。
图1产品创新管理模型全景图
讲客户需求就要提到痛点、痒点、爽点。借《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课程中的定义。
当然也有保健价值、期望价值和惊喜价值进行区分,在此不做展开。 满足了客户未被满足的各类需求,就是创新。创新按照创新程度可分为:
1基础研究
2全新产品
3重大改进型
4微小改进型
IVD行业现状,未被满足的需求,创新研发时间大于产品迭代时间,导致IVD厂家更多是在做后两种:重大改进型创新、微小改进型创新。 这两种创新模式,是基于已有需求不断改进,如增加速度,提高稳定性,降低成本等。 哪些是未被满足的痛点、痒点、爽点,各公司都需要经历自己的摸索,形成自己的创新管理流程。
图2市场调研工作的基本流程
市场调研,不是随便聊聊 如何发现新需求,需要进行客户调研。借《市场调研:任务、案例与实战》一书中的市场调研全貌图。可以看到实施调研占40%工作量,而准备调研占60%,准备足才能效果好。
1明确市场调研问题
调研需求自上而下居多,老板提了一个新产品,要求调研。 这种需求并不明确,是调研做与不做?还是做成什么样? 前者偏向市场潜力,后者偏向性能或参数,都做就会叠加花费的资源。 明确了问题的边界,就成功了一半,可以大致确定调研规模、对象和内容。
2设计市场调研
启动市场调研项目后,可以分内、外部同时进行准备。 内部保障调研人力、时间,确定调研方法,申请费用礼品,设计问卷和抽样方案。 外部搜索资源和信息,联系渠道找到适合的调研客户。 准备期间各步骤随着资源的匹配度,不可避免会进行调整。 着重看一下调研方法的选择 一般调研方法有以下六种:
1二手资料查阅
2问卷调查
3小组研讨(焦点小组法)
4自己扮演客户(be user)
5现场观察
6面对面、一对一深度访谈
IVD产品更适合利用1,2,6的方式,如果有自己的专家团队也可以用到3。由于IVD企业实际调研参与者,很少有具备检验知识和经验,4,5对调研人员要求高,可以酌情考虑。
3组织实施实地调研
在此阶段,我们通常已经分发了问卷邮件、问卷二维码,请区域同事协助调研,或者亲自约好了客户时间,准备登门访谈。 有几点经验,防止踩坑
1防止客诉阻碍调研。一般会选择关系好的老师安排调研,也不乏区域同事借总部来人的机会顺便处理客诉。如果近期医院有重大客诉,会分散老师的精力,调研往往牵扯客诉,效果大打折扣。
2避开忙碌时间。IVD产品在检验科居多,检验科上午会集中测试住院样本,十点之前基本没空。下午小医院容易提前下班,需要提前联系。
3两人一组,多听多记。聊天过程中,一般组成两人以上小组,一人主要提问,其他负责记录。当天必须完成数据整理,防止过后遗忘。
4提问,多提开放问题,以听为主。
5发散不过度,保持调研主线。
6不要直接问参数,转化语言,问老师熟悉的问题。比如每天多少免疫样本?而不是仪器通量需要多大?
4处理调研数据
很多时候,遇到调研问卷石沉大海,需要领导多多帮忙催进度,催得紧了区域同事或代理商直接代客户把问卷就填了,很多数据相互冲突、答案随意。
1可以通过设置相反问题,防止乱填。
2可以利用问卷星等在线软件,限制问题填写格式,防止数字填成文字,比如样本量填“很多”。
3可以利用问卷星等,观察填写的ip地址,提醒重复填写多个问卷的同事,强调调研的重要性。
4去掉明显冲突的,漏填的、错填的、有问题的数据,合并重复数据。
5分析调研数据
在问卷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预期结果和分析手段,这样避免获得数据后“讲故事”,防止主观判断影响调研结果。 提到数据,默认希望调研获得的信息,能够定量。 无法定量的如品牌认可度,可以采用分档半定量方式,如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等。
图3市场调研报告全景图(合作为例)
6撰写市场调研报告
1一般建议用ppt展示,毕竟市场部主要武器就是ppt。
2多利用图表进行展示,突出重点。
3结论先行,提高汇报效率,也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思路。
4回答关键问题,如做还是不做?做成什么样?一定要给出明确建议。
市场调研玄学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抽样,无法覆盖100%目标群体,不能等数据收集完善了才决策。 调研即使全部应用定量问题,也会存在结果偏差。 收集到40%的数据很容易,这些数据足以得出正确方向。 时间窗对于企业可能更重要,必要时简化调研,迅速决策,先做后改。 新冠抗原就是个例子,注册要3个月1500万。搞不搞?调研完30几家都批完了,市场没准就凉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