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文献速递丨iPACK(腘动脉和膝关节后囊之间的间隙)阻滞与胫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的保留效应: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2022-06-27 13:35

iPACK(腘动脉和膝关节后囊之间的间隙)阻滞与胫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的保留效应: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18581656284613711   69941656284613783   241656284613871  

1.研究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措施,作为最常见的骨科手术之一,在美国每年有70万例膝关节置换术。随着人口老龄化,TKA的数量将继续增加。术后疼痛是TKA患者不愉快的经历,会限制患者早期活动、康复和恢复。近60%的患者在TKA后经受中度至重度疼痛,其中25%甚至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如住院时间更长、意外入院、再次入院等。随着术后加速康复的发展,要求患者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这就需要对术后疼痛有足够的控制。目前,已有多种多模式镇痛方案已被用于缓解疼痛和提高整体恢复,而TKA术后有效镇痛需要明确膝关节的神经支配。

94691656284614302   44961656284614564   89161656284614684   15611656284615038   15641656284615426   76081656284615596   49791656284615752   57771656284615914   74021656284616421   29371656284616578   89091656284616939   29121656284617206   92471656284617378   9561656284617731   86011656284618298   84691656284618605   59261656284618781   74681656284619205  

目前尚无研究比较不同阻滞水平iPACK(近端、远端)和胫神经(TNB)用于TKA术后膝关节后侧镇痛对腓总运动保留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当联合多模式镇痛用于TKA术后时,与TNB相比,iPACK阻断可降低TKA术后腓总神经运动功能减弱的发生率。

2.研究方法

  •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三盲、随机对照试验;

  • 本研究得到了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Ref: 696/60)。并在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国王纪念医院开展;

  • 该研究已在2018年2月6日,在www . clinicaltrials. in. th进行了注册(注册号TCTR20180206002);

  • 在所有受试者入组前均获得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69621656284619575   16701656284619829   76901656284620061  

90421656284620496

90411656284621085   99971656284621157   49421656284621594   6821656284622071   79861656284622455   74371656284622850   61621656284623134   52961656284623521   57971656284623854   791656284624067   57421656284624497  

3.统计分析

45231656284624723   37931656284625275  

4.研究结果

8551656284625663   25511656284625957   59631656284626365   97121656284626668   1881656284626991   85811656284627302   13961656284627602   35541656284627931   81241656284628333   93241656284628693  

5.讨论与思考

本研究是为了比较TKA术后镇痛对于腓总神经和胫神经阻滞的发生率。选择作为多模式镇痛的联合镇痛方法,即持续收肌管阻滞(CACB)和局部浸润镇痛(LIA),都是可以保留运动功能的神经阻滞。

6781656284629118   49741656284629453   32001656284629901   6.问题  

  1. 本试验为多组率比较,通过预实验预估各组发生率计算的样本量。有没有其他计算样本量的方法?

  2. TNB组作为对照组,神经阻滞时使用布比卡因15ml;试验组神经阻滞使用20ml。但TNB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感觉运动阻滞发生率已高于试验组。如果控制变量的话,如何改进,减少试验组局麻药用量?

  3. 结局指标是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功能,纳入研究对象时基线资料是否要考虑病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关、强直晚期、创伤骨关节炎)、病程因素?

  4. iPACK阻滞膝关节后方疼痛,联合ACB(阻滞膝关节前内侧)是否优效?

    有相关的解剖研究表明:近端iPACK药物可扩散至膝关节的前内侧,远端iPACK药物可扩散至膝关节的前外侧。两者联合是否可行?

  5. iPACK阻滞膝关节后方疼痛,ACB(阻滞膝关节前内侧)CACB有血肿、导管移位、损伤神经等风险,iPACK+ACB更贴近临床?

    iPACK只能作为膝关节后部镇痛,需与其他镇痛模式联合应用。临床应用效果如何、是否局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研究,阻滞,神经,术后,镇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