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 2022中国力量丨朱云霞教授:TAF实现HBV母婴0传播的同时,对孕妇ALP影响更小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最常用的药物。先前的研究表明,孕期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抗病毒对母亲和婴儿是安全的,可以将HBV母婴传播率降低至0%。然而,关于两种药物在妊娠期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果鲜有公布,特别是对于骨代谢的早期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ALP)和婴儿骨密度(BMD)的Z值。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2日-26日,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 2022)在英国伦敦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朱云霞教授团队于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则针对上述内容展开分析。肝胆相照平台特邀请朱教授对研究进行分享,供临床医生参考。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HBV DNA≥2*105IU/ml,并在妊娠第24周至第28周期间启动TAF或TDF治疗以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女性。所有入组患者肝功能正常,且在怀孕前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
研究收集了产妇的姓名、ID、年龄和服药时间,同时监测HBV DNA和ALP,以及婴儿的HBV标志物及其BMD的Z值。
主要结果是HBV病毒载量的下降和母婴传播率,其中母婴传播率定义为血清HBV DNA水平>20 IU/ml(即高于检测下限)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的婴儿比例。次要结果是母亲的血清ALP和新生儿的BMD变化。
研究结果
共有61名患者接受TAF治疗,73名患者接受TDF治疗。51对患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进行匹配。在分娩前,将接受TDF治疗的母亲与接受TAF治疗的母亲的HBV DNA下降水平进行比较(3.70±0.91 log 10 IU/ml vs 3.43±1.30 log10 IU/ml, P>0.05)。
预防HBV母婴传播方面
在每个方案分析中,TAF组预防HBV母婴传播率与TDF组相似(HBV传播率为0.00% vs 0.00%,p>0.05)。
婴儿骨密度方面
两组新生儿BMD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孕妇ALP水平方面
TDF组孕妇ALP水平明显高于TAF组。
研究结论
在消除HBV母婴传播方面,TDF和TAF用于高病毒血症母亲的效果相同,两种药物对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不过,相较于TDF,TAF对孕妇血清ALP的影响更小。
专家简评
朱云霞 主任
根据《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妊娠期推荐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或替比夫定预防母婴传播,但无论TDF还是替比夫定,都存在自身局限性(TDF存在肾损伤可能,替比夫定易出现耐药问题,已不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一线药物)。而作为同等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临床试验中与TDF相比肾损伤更轻。
一项来自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发布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指出:如果患者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可选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但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丙酚替诺福韦在孕产妇中的安全性。TAF的药品说明书也指出:孕妇使用丙酚替诺福韦的数据非常有限。
本研究团队自2019年中开展关于TAF与TDF对妊娠人群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对消除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相当,亦未发现两种药物对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但数据显示,相较于TDF,TAF对孕妇的骨代谢指标——血清ALP水平影响更小。
专家简介
朱云霞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产科主任,国家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性病艾滋病关怀与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脑血管危重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联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
▪北京市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专家组成员
▪国家孕婴网专家委员
▪万方医学网《临床诊疗知识库》妇产科分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传染病信息》、《西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参考文献:EASL 2022. Abrasts THU35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