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半脱位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局部关节的运动障碍,同时制约了后期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是目前康复治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
什么是肩关节半脱位呢?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简称GHS),又称不整齐肩,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多难以恢复,故早期保护,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肩关节半脱位的特征性表现:
1 、肩胛带下降,肩关节向下倾斜,在肩峰与上肢肱骨指间出现凹陷,触诊可触及凹陷。
2 、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3 、患侧呈翼状肩。
主要临床表现: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立即出现,多数发生在患病后一个月内,好发于Bronnstrom I~II期肌张力迟缓阶段,早期患者可能没有不适的感觉,部分患者患肢垂放时间较长可出现牵拉不适或疼痛,当患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
如何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呢?
首先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的良肢位摆放 研究发现,早期对脑损伤病人患侧上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并坚持全过程,能有效预防半脱位的发生,肢位摆放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1
患侧卧位:
患侧在前,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侧肩部尽可能前伸,以避免受压和后缩,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
(标红的肢体为患侧位)
2、健侧卧位:
患者头部垫枕,患侧上肢伸展位,肩关节前屈小于90度,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展,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3、仰卧位:
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位,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为防止日后的肩胛骨后撤,患侧肩关节应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
4、坐位:
患侧上肢可放在轮椅扶手上或桌板上,下方垫一软枕,使患侧肘关节上抬,可保持两侧肩膀处于同一水平,使患侧肩部不产生“分离”。
Bobath握手
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手指叉握,患手大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患肢被动运动,使双侧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前屈,并可上举。此运动可防止或减轻患侧上肢出现失用性肌萎缩,维持肩、肘关节活动度和抑制上肢痉挛。
早期关节负重
患肢负重训练,病人采取坐位,头部转向偏瘫侧,患侧的手置于臀部略微外侧,患肢的肘关节尽量伸展,腕关节做背屈动作,让躯体向患侧倾斜,患肢负重训练,通过对上肢关节的挤压,反射性的刺激肌肉的活动,早期关节负重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发展,能明显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手法纠正肩胛骨位置
患者颈部及躯干伸展,护理人员一手握患肢的肩关节,另一手控制患侧手,协助完成上肢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展等动作,此方法可扩大肩肱关节的活动范围,诱发患侧上肢出现选择性运动,改善半脱位。
针灸、电针
对肌肉刺激可增加肌肉的兴奋性,防止肌肉萎缩,起到保护肩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肌内效贴
可以起到支撑和稳定肌肉、韧带、关节等作用,另外还可以减轻水肿,缓解疼痛。
肩关节半脱位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局部关节的运动障碍,同时制约了后期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是目前康复治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因此越早介入,就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