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技的创新的过程是广泛的,也是定向的,技术广泛的结合,价值定向于医疗体系中,这样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突破和改变给全球的患者带来帮助,同时创新者和他们所在的公司也能有更高更好的发展。
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
——诺贝尔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这些对我们医疗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利好, “医工交叉,创新未来,未来可期”在行业内成为大家的共识。血糖仪作为医药行业的一支细分领域,也一直在不断的变迁和创新。从血糖仪诞生之初,到至今整个生态体系得以建立,今天我们就细数血糖仪的发展历程和生态体系搭建过程,一起探究医药科技的变革和创新,为糖尿病患者以及整个医药行业带来的价值。
无论是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还是运动治疗,我们要诊断和跟踪糖尿病,首先都需要检测血糖变化。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意义,就好比理想的指路明灯,有了方向(精准的血糖值),才会有方向(准确的治疗),才会有好的生活。
但在胰岛素被发现和提取出来之前,糖尿病患者都是遵从饥饿疗法,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得忍受饥饿的痛苦。受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制约,当时胰岛素还处在人们的未知领域。
但正如每个推动历史前进的科学创造一样,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也为了获取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生物医药行业的从业者从患者和医生的需求端出发,不断探索和研究更好的治疗方式。直到1923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与麦克劳德从动物胰腺中发现并提取了胰岛素,为糖尿病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二人于同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胰岛素这种缓释药物被运用到糖尿病的治疗中,迅速成为全新有效的治疗方式。从整个生态系统来看,胰岛素的广泛运用,又反向促进了检测供给端的变革和创新。此时,能够更智能、更连续快捷地检测血糖的血糖仪,迎来了新的时代。
1968年第一台血糖仪诞生以来,血糖仪已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成为最古老、技术储备最齐全的血糖检测产品。目前大多数血糖仪采用电化学技术,大大提高了血糖仪的准确度、采血量、疼痛程度和操作携带的方便性。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五代血糖仪和下一代血糖仪展望的发展史。
1 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
水洗式血糖仪的长度约25厘米。对比今天的检测技术,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的使用过程是非常烦琐的。首先在试纸上滴加血样,需要等一分钟后用水冲洗以去除红细胞,再将试纸插入机器,通过色卡对比来读取血糖值。
(第一代 水洗式血糖仪)
2 第二代:擦血式血糖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80年代,第二代擦血式血糖仪被广泛推广使用。比起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擦血式血糖仪的体积更小,长约15厘米左右。擦血式血糖仪与水洗式血糖仪的主要区别是:患者无需再冲洗试纸,只需要在反应后将试纸上的血细胞轻轻擦去就可以读数了。
(第二代 擦血式血糖仪)
3 第三代:比色法血糖仪
1990年之后,Boehringer Mannheim(罗氏)公司与Ames(拜耳)公司,相继推出第三代比色法血糖仪。这种血糖仪,依据光化学式原理,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试纸与血液反应后改变颜色,到时间后抹去血滴再放入血糖仪通过测量色谱得到血糖值。
(第三代 比色法血糖仪)
4 第四代:电化学法血糖仪
1986年,MediSense(雅培)公司开发了第一台电化学法血糖仪Exactech Pen,并在美国获准上市,从此血糖检测进入电化学法时代。
(第四代 电化学法血糖仪)
5 第五代:微采血量,多部位采血血糖仪
第五代多部位采血血糖仪于2001年上市,其优势是可多部位,例如上臂、前臂、大腿、小腿、手掌等多部位采血测试,更重要的是每次检测仅需 0.3 微升血样,需血量极少,而且用时更短,可准确快速的测得血糖值。
(第五代 多部位采血血糖仪)
6 下一代:无创血糖仪
糖尿病患者的困扰每天扎破自己的手指,然后挤出血液,繁琐而又痛苦。其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致力于打造应用无创的方式,无需耗材,一触即可实现监测血糖产品。这里选择的路线有应用光谱法(以色列CNOGA公司的红外光谱法)、代谢热整合法(北京博邦方舟)、反离子电渗透法等等,这是第一步完成数据的采集,第二步需要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或加持核心算法与人工智能分析,最终整合资源、集成创新获得无需采血的血糖值。
以色列CNOGA
高瓴资本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指出,连锁零售业崛起需要五个化:铁路把物流和生产周期标准化;超市把购买和服务体验标准化;消费品公司把商品标准化;电视机把大家的认知标准化;电冰箱使得产品储存长期化。在各种要素陆续出现以后,零售业的供给端完成了现代化进程。
可以看出,血糖仪的生态体系的创建,是生理学家提出相应医学理论基础;药物学家发明和发现治疗药物;临床专家认可和接受相关理论和治疗方案;然后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出一代代血糖仪才有实际的,有市场应用的价值。血糖仪的迭代又需要理论物理、生物工程、电子材料等的进步来推进。
价值的一般概念是大家都理解的,但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任何医疗产品的价值体现,必须放到整个医疗体系中。假设生理学家提出了某种肿瘤的标志因子,但药物学家还没有找到安全有效的药物,临床专家看到这个肿瘤标志因子也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那么大概率是这个工程师发明出来的第一代检测仪会被市场所摒弃。
医疗科技的创新的过程是广泛的,也是定向的,技术广泛的结合,价值定向于医疗体系中,这样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突破和改变给全球的患者带来帮助,同时创新者和他们所在的公司也能有更高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刘雨奇
阅影科技
刘雨奇,阅影科技合伙人,CCI四期学员,CCI执委。关注心血管及影像领域,参与多个基础科研项目和临床研究试验,包括数据库设计,成果转化,媒体宣传等。负责市场运营脉影CT-FFR的注册临床研究和全心室的影像建模仿真模拟等。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沈雳
责任编辑:陈宝麟
本文作者:刘雨奇
后期制作:汪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