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喜爱饮用新鲜牛羊奶 爱吃牛羊肉的你 是否知道 如果误食未经杀菌消毒的它们 是很有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又该怎样防控? 小编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布鲁氏菌病
概 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病原学特点
布氏菌属的细菌是一组微小的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宽0.3~0.6μ,长0.6~1.5μ。无芽胞、无鞭毛、不形成荚膜。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柯兹罗夫染色呈红色,其他菌为绿色。布氏菌生长繁殖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分裂一次时间约132~227分钟。生长最适温度为37℃ 。
经对布氏菌的生理生化等多方面鉴定,将布氏菌属分为 6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菌(3个型)、牛种菌(8个型)、猪种菌(5个型)、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各一个型。
传染性疾病具备的三个条件
1、传染源: 主要的传染源为羊、牛等牲畜。
2、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消化道,如喝生牛奶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以及呼吸道吸入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传播3种。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从事相关职业人员(如牧民、兽医、屠宰加工行业)感染率较高。
临 床 表 现
(一) 潜伏期:一般情况下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之久。
(二) 前驱期: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
(三)主要症状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治疗措施
目前,对布病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 主要通过选取合理的抗生素来有效降低布病的复发率。临床应用表明, 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和多西环素, 对急性或慢性布病的治疗,失败率和复发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此外中药治疗疗效明确,运用灵活、药源广,对于慢性布病具有较大的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快地减轻布病患者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长期应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对于布病的治疗具有很大作用。 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一线药物为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预 防 措 施
1.健康教育:关于防治布病的宣传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1)人感染布病是来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猪等。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2)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自愈和治愈的,增强信心。(3)宣传对象主要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4)宣传教育应与畜牧业发展及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2.免疫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主张给人预防接种,我国是其中之一。人用菌苗系104M(B.abortus)冻干弱毒活菌苗,以皮上划痕进行接种,剂量为40~50亿/人次。低温避光条件下运输,在4℃下保存。免疫对象仅限于疫区内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接种面不宜过广,而且不宜年年复种,必要时可在第二年复种一次。对孕妇、泌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及有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接种。104M苗也可采用滴鼻方式免疫。 3.检疫淘汰疫畜、隔离疫畜培养健康畜,以及畜群免疫接种等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
职业人员如何做好防控
1.认识危害,做好个人防护。 职业人群要充分认识布病危害,要积极学习布病防治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穿戴工作服、橡胶手套、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靴等个人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及布病防治科研等职业人群必须穿戴一次性连体防护服、鞋套、N95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戴护目镜。 2.规范操作,养成良好习惯。 各类职业人群要正确选用和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职业人员防护安全有效。在工作场所做好对病畜排泄物和流产物,死畜及其肉、内脏和皮毛及工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确保各类污染物无传染性。工作结束后做好工作场所和器具及个人消毒。
儿童布鲁氏菌病思维导图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2、哪些人在工作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的人员,畜产品收购、保管、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布鲁氏菌病相关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临时或长期接触家畜、动物的各类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什么?
屠宰工和兽医在接触家畜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胶鞋或胶靴、皮围裙、乳胶手套等,必要时佩戴防护面罩。工作结束后,先用75%酒精擦手,然后脱下防护装备,最后用硫磺香皂、流水洗净手,必要时可用高锰酸钾、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来苏尔、含氯消毒剂等消毒液对胶鞋、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工作服等可煮沸或者紫外线照射消毒不可穿戴离开饲养场。
4、在屠宰过程中出现伤口应该如何处理?
立即反复轻轻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同时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伤口,最后用0.5%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伤口包扎。
5、皮毛加工人员在工作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因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布鲁氏菌病,人要站在上风向工作,而且工作时要佩戴防护手套,佩戴防护口罩并定期更换。
6、饲养人员、挤奶工在工作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不要直接接触家畜,佩戴手套、靴子、帽子、工作服等防护装备,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洗脸、并且清扫、消毒工作场地,消毒使用的防护装备。
7、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尽量不接触患病或健康状况不明的家畜;
饭前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购买、不加工、不食用病畜;
自己家的牛羊奶要煮沸3-5分钟再饮用;
吃烧烤和火锅时要生熟分开,煮熟才能吃。
8、感染过布鲁氏菌病会再次感染吗?
如果感染过的病人治愈后仍然长期生活或工作在病原菌较密集的环境中,反复接触病原菌可能会再次感染发病的。
9、哪些人需要定期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
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畜产品收购运输加工、兽医、布鲁氏菌病相关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究人员,其他长期接触家畜、畜产品等人员,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在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每年到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布鲁氏菌病检测,进行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健康体检档案。
10、布鲁氏菌病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布氏杆菌病几乎可以影响到身体的任何部分,包括生殖系统、肝脏、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可能受累。慢性布氏杆菌病可能只在一个器官引起并发症,也可在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如下:
(1)心内膜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内膜炎,这是布氏杆菌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未经治疗的心内膜炎可以损坏或破坏心脏瓣膜,是布氏杆菌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2)关节炎,特点是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尤其是膝盖、臀部、脚踝、手腕和脊柱。脊椎炎是脊椎骨之间或脊椎与骨盆之间的关节炎,非常的难以治疗,并可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3)睾丸炎症和感染,也就是附睾-睾丸炎。引起布氏杆菌病的细菌可以感染附睾,附睾是输精管和睾丸之间的连接,因此感染后可从附睾蔓延到睾丸,造成肿胀和疼痛而且可能会非常的严重。
(4)脾脏和肝脏的炎症和感染。布氏杆菌病也会影响到脾脏和肝脏,从而造成肝脾超出正常范围大小。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脑膜炎、脑和脊髓周围膜的炎症、脑炎、大脑本身的炎症等。
根据资料来源:“《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