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遇上肝肿瘤 常州二院成功实施荧光腹腔镜下精准肝肿瘤切除
在常州二院城中院区肝胆胰外科病房,60岁的金大爷高兴的逢人便说:“我有严重的心脏病,在上海大医院不敢开的肝脏手术,常州二院给我做好了!”提到肝脏手术团队,金大爷更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直夸医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原来,金大爷在去年9月份体检的时候,发现肝脏有一肿块,前往常州二院就诊。城中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吴宝强将他收住入院,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认为肝脏上的肿块是肝癌,肿瘤并不大,2.5厘米左右。但是金大爷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常伴有胸闷、气喘等不适表现,心脏彩超提示为肥厚性心脏病,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4%(射血分数就是指每次收缩时心腔内泵出的血液百分比,正常人的心脏射血分数超过50%,射血分数低于40%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严重受损的心脏很难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
“对于这类心脏功能极差的病人,手术风险巨大,一旦术中发生大出血或输液量不当、麻药、气腹等影响,就会导致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稳,甚至有猝死的可能。”吴宝强介绍道。 金大爷和家属经过认真考虑后拒绝了相关治疗,并去上海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就诊,得到了同样的答复,而且不能给予手术治疗。金大爷和家属想想肿瘤比较小,便拒绝了冒险性的相关治疗,就做好门诊随访。 可是,仅仅过了9个月,今年6月初,金大爷再次到门诊复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肝癌增长迅速,直径已达到5.0厘米左右,以球体积计算肿瘤大小已达到之前的8倍,并且肿瘤即将突破肝包膜,有破裂的可能。这下金大爷一家开始着急了,全家商量过后最终表达了坚决要求治疗的决心。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人,常州二院肝脏多学科(MDT模式)团队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请心内科、麻醉科、介入科等科室会诊,针对金大爷的具体病情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但风险很大。如何保证手术顺利、时间短、过程平稳、出血少,以及用药合理安全?团队为金大爷制定了周密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手术如期进行。术中,麻醉科副主任恽惠方使用经食管超声技术严密监测患者心功能及循环状态、控制好中心静脉压、准备好抢救药品;吴宝强采用荧光染色导航技术进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手术成功结束,术中出血少于100ml。 金大爷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但没想到下床活动后患者又出现胸闷、气短,在心内科会诊予对症处理后,所幸很快得到了缓解。术后6天,金大爷便顺利出院,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并发症。
吴宝强表示
肝癌最好发于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者,对部分有吸血虫病的患者,其发生肝癌的几率也会高于正常人。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肝癌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的第二位,占据女性第七位,而死亡率在男女肿瘤中均为占第二位。
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慢性过程,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取得好的临床疗效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近2年多来,常州二院城中院区肝胆胰外科吴宝强主任率领手术团队,利用高清荧光腹腔镜显像新技术,精准切除了多例复杂性肝脏肿瘤。在荧光的导航下,凭借腹腔镜技术,仅在病人腹部打 4~5 个小洞(5 mm~12 mm), 就把肝肿瘤完整地切除下来,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一般来讲患者术后第 1 天即可下床,1 周左右出院。吴宝强主任介绍,这种技术是通过术前特定时间注射吲哚菁绿(ICG),术中利用近红外显像技术,可检测到肿瘤组织呈现绿色或紫色荧光,而正常肝脏组织不显色,从而实现术中肿瘤病灶实时可视化,让肿瘤“无处遁形”,达到精准切除肿瘤病的目的。
微创肝切除只在腹壁上打5个小孔
团队在现代化手术室全神贯注进行手术操作
利用荧光腹腔镜,肿瘤显示为绿色,与正常肝区别明显
作者:符庆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