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王辰:医学可爱,医者可敬!医界大咖鼓励更多的人来学医!

2022-06-21 14:35

四位中国医界领军人物关于学医、成医、从医的智慧和感悟

编前语

6月11日上午,著名媒体人白岩松与四位中国医界领军人物关于学医的巅峰对话引发热议。全网20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逾500万人线上观看。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胡盛寿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赫捷院士不仅分享了他们学医、成医、从医的智慧和感悟,更就白岩松与观众提出的热点问题展开碰撞。小编将精彩亮点提炼整理分享大家。

5471655855326935     

访谈要义      

胡盛寿: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同时还有很超前的对学术、专业的理解和视野,包括长远的发展,国际视野等等。它会一直引领着你不断地求学,给你不同的兴趣,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传递给你信息。

张抒扬:协和医学院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来到协和医学院上学的同学们,你们能够得到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协和三宝」,即教授、病案、图书馆。

赫捷:协和医学院有百年历史传承,拥有众多院士和医学大家,同时具有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扎实的临床训练,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王辰: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协和医学院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悲悯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第二点,培养出他的专业能力和水准。专业水准是能够充分实现其人文情怀的至要根据。人性上的善良悲悯和专业上的深刻、广博、精到,会是他将来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

89061655855327043

74081655855327189

2441655855327286       为何学医?协和医学院给你们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白岩松:我要问第一个问题,相信此时也有很多考生在关注这个话题,大家当初为什么想学医?

胡盛寿:我学医的原因可能代表很多想要学医的孩子和家长。我邻居的妈妈经常在家里咯血,当时我不明白,小孩子总觉得很可怕,但直到有一天那位母亲去做了心脏手术,回来以后整个人完全变了,这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在我准备上大学选择读什么专业时,对我影响很大。我很荣幸,因为这件事我不仅选择了学医,还选择了心血管相关的专业。

73411655855327570

张抒扬:我选择学医很重要的一个理由与胡院长有相似之处。我好朋友的母亲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立志学医希望将来能帮助人,救治人,让小朋友们都没有幼年的悲伤和不幸。

6571655855327865

赫捷:我学医其实有点偶然,考大学填写志愿时是把医学院作为第三志愿的。当我听到我被医学院录取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个救死扶伤就是我最初信仰的开始。

75421655855328124

王辰:我是遵父母之命。我的父母都是文科老师,家中没有学医的。但是以他们对医学、医生的理解,认为我的秉性或许适合学医。因为,我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比较有悲悯心,爱帮助人,于是他们强烈建议我学医。其实,那时我的兴趣偏于建筑。

14341655855328385

白岩松:协和医学院给你们印象最深、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胡盛寿:要想学医,自然要选最好的医学院。我大学是在武汉同济医学院上的,在协和医学院上的研究生。协和医学院所传递出来的是精英教育,这里有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作为大师的深厚教学和知识传授的功底,那种「老师乐道」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学什么,总希望有最好的老师来教。我在协和医学院感受最深的是这里有非常独特的教学文化。举个例子,比如某些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我们在医学院的书本上学得很多,但协和医学院是把书本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让你在实践中更加生动或者透悟地去感受知识为这个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积淀作用。

张抒扬: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接受五年硕博连读的培养。协和医学院给我的印象是她独特的学术、品质和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属一流,是其他国内医学院校所不可比拟的。它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

赫捷:协和医学院给我们最大的传承是协和文化。一个大学或者说一个医学院之所以有名,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高楼有多少,而在于学者有多少。就在这所礼堂,这里诞生了众多的院士和大家。协和是大家辈出的地方,我们热爱协和,热爱这方热土。

王辰:协和成其为协和的核心要素是协和的文化。文化以价值观为导向,是每个人行为的一种无形的遵循。百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我想是协和最宝贵的东西。首先,协和是一个「尊科学济人道」的地方;协和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寓高贵于朴实」;协和还有一个心理和文化特征是「以天下为己任」;再者,协和精神中有「助众生求福祉」的使命与责任感。

协和医学院如何成就「大医」?    

白岩松:王辰院士讲了「大」,的确,我相信很多学子特别想到协和医学院来学医,是相信「我要在协和学医了将来我就能成为『大医』」,但是你可能一出发的时候就要带着「大」的志向,你才可能跟将来的「大医」连在一块。而且刚才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寓高贵于朴实之中」。其中有一个小细节,比如说所有的协和人都知道张孝骞大师。张孝骞大师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给一个普通的女性看病,一眼就认出30多年前我给你看过,就能够联想到她30年前一直到现在的变化,这一个小细节就是「寓高贵于朴实之中」。想成为「大医」,就要从大志向开始。胡院士,特别想问您一个问题,孩子们该带着什么来学医?

胡盛寿:孩子本身要对学医有兴趣,当然这个兴趣有不同的成份来构成。我自己觉得,在世间所有的职业当中,医生这个职业有它独特的一种支撑作用。因为我们平常都说,人一辈子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你都会求人,一辈子有两件事,那时候会很脆弱,需要有人来帮助你。第一个是你碰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会有人替你站出来主持公道,他有能力来替你主持公道,这就是好的律师、法官;第二件事是所有人都会碰到的,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你希望有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来帮助你,他又有能力来帮助你,就是医生。所以自古很多有志向的人会说,「宁成良医,不成良相」,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赋予他非常崇高的人性善良。在学医的过程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他是最脆弱的,他的诉求会非常多,所以除了你要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有本领来处理这些疾患,还要有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很强的悲怜之心,要体谅患者痛苦的状态,给他以希望,同时你去解除他的痛苦。对于学医的孩子来讲,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白岩松:王辰院士,很多年前台湾作家张晓凤在送孩子上小学时的那天有一句著名的感慨,说「今天我交给你一个孩子,明天会还我怎样的一个?」,今天很多家长可能也是这样一个想法。听你们讲完,要把孩子交给协和医学院,8年后会还给我怎样的一个?20年、30年后会还给我怎样的一个?

王辰:这是太重要的问题。我们努力使就读协和的孩子们在学校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悲悯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孩子的善良和悲悯之心是自然的、纯朴的,但需要一种专业精神的把握,需要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在协和,我们会努力在这一点上,努力在人文精神和现实行为上培养他。

第二点变化就是专业能力和水准。专业水准是能够实现人文情怀很重要的根据。人性的善良程度和专业上深刻不深刻、广博不广博、精到不精到,这会是他将来能不能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协和会教授他们与医学相关的三大基础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在这三大医学基础之上,衍生出富有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医学。其中,科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会得到实施和强化。

白岩松:林巧稚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句话是「快!快!产钳!产钳!」。她想的是自己还在岗位上,就是在这句话当中告别这个世界。你就知道协和的教育以及后来在她从医的这一生当中,什么是她最重要的。张院长,什么样的学生进协和医学院8年后会成为您医院里未来的顶梁柱?

张抒扬:从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看到,协和医学院的教育是小规模精英教学。从办学起是8年学制,现在有「4+4」的模式,两种学制使得优秀人才有更多机会来到最好的医学院学习医学。医学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揭示未知。在医学教育过程当中,需要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对这份职业坚持和坚守。我们从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受协和「三基三严」的教育和影响,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又有很好的英文水平和国际视野。因此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就是「厚积薄发」,具备成大才的素质和素养。在协和医院,我们每年所接纳的新入职的医生中,一半以上都来自于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

白岩松:赫院长,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总结过去,协和医院在您身上做对了什么?在协和整个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做对了什么?今后必须坚持要继续做对什么?

赫捷:协和医学院通过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扎实的医学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都是最顶级的学生。我们发现这些医学生刚毕业的头几年差别不大,时间越长,协和8年制的学生就越体现出优秀。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基础,这些学生因为有严谨的教学结构,扎实的基础教育,将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有些协和8年制的学生很年轻就晋升了副教授、教授,甚至成为主要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的还走上了院级的领导岗位。还有一些人,尽管没有从事临床或者基础研究,从事了医学有关的技术、商业、药业,也能脱颖而出。如果单从医院院长的角度来说,我院需要更多的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学生。

    学生学医要想成为大师,由谁引领?今天的「张孝骞」「林巧稚」是否还在?  

白岩松:王辰院士您是怎么看待协和的8年制和精英教育的?

王辰:坦率讲,我们本不大愿提所谓「精英教育」,但医学教育确实不敢不是精英教育,因为,医学教育出来的人是面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这批人如果品德不高尚的话,这批人如果才华不出众的话,他会误事,他所误的不是一般的事,而是健康乃至性命这一人的终极利益。因此,医学教育一直定位于高标准教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精英教育」。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能为所有人理解,但医学确确实实应该定位在精英教育上,这不是这个行业的人自诩精英,而是这个行业的人不敢不是精英,如果他不是精英,他的品德和才华不够出众,他将来做医生是要出问题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白岩松:在去年「两会」的时候我也看到您接受采访说这句话,我们当时正在吃饭,所有人都特别感慨地在点头。

王辰:很多病是时间治好的。有时候,医生懂得不去干预这个病反而是至佳之策。需否干预,用什么方式干预,用何种方式去干预最佳,需要医生有很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人文情怀,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医学对此一直有所强调,古来有训:「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对医生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护士的要求。我强调,协和医学院绝不是一个至善的地方,我们这里存在着很多不足,协和的特点恰恰在于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尽可能地追求完善。协和医学院是一个底蕴比较深厚的、追求至善的精神比较强的、对学生的培育效果也比较可期的地方。

白岩松:赫院长,您怎么看待这8年制以及精英教育?另外有一句话「庸医之害甚于无医」,您又怎么看?

赫捷:我特别同意前面几位院校长的观点。看起来协和医学院的8年制好像是时间加长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加密了。以我自身的体会来说,那个年代考大学还没有8年制,我们要想读到博士,还需要5年的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加起来就是11年,而协和8年当中完成了所有的过程,节省了3年,这就是加密了。学业就放松了?不是。是把11年所需要学的课程加在里面,同时加了中国最顶级学校的普通(通识)教育,这样8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具备了顶级人才的基础。8年制学生的培养,我认为是目前医学院最佳培养结构。从国际国内的教学经验来说,这也是最优选择。至于说8年制的学生,他们成功的几率高,在社会上发展快,这也与报考的学生水平是有关系的。报考协和8年制的学生,一般来说在各个地区都是最优秀的学生。

  协和医学院将用什么礼物送给将来的学生?

白岩松:胡教授,如果说协和有很多宝贝,百宝箱里有很多宝贝,成为一个大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比如说病历制、大查房、住院医师制度,如果让您推荐一个宝贝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将来要进协和的学生,您会选哪个宝贝送给他?

胡盛寿:协和最宝贵的东西,我觉的是协和很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高质量人才产出的教育结构。

白岩松:张院长在协和读书的时候会知道两个字叫做「博精」,但是在协和医院的时候自然也会记住另外两个字,就是「求精」,受教育的时候是博精,就业的时候是求精,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协和特别重要的宝贝?

张抒扬:「博精」是为了在医学生的时候打下很好的基础,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到了医院做医生的时候,我们是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看,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是一种「求精」的精神和作风,才能够做到对每一位病人的精心、细心、用心。刚才说协和能给他们什么?来到协和医学院上学的同学们,你们能够得到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协和三宝」,即教授、病案、图书馆。这体现了协和医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病例资源,这是在书本上、在图书馆里也找不到的东西。在每一份病案当中都体现了我们的「求精」。

白岩松:在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抗生素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血液循环理论不是我们,包括解剖、麻醉都不是,但是接下来人们期待有一些重要的突破是,协和未来的孩子们会不会成为这其中的一个?诺贝尔奖离我们还远吗?

王辰:中国医学界最需要突破的一个障碍就是自我封闭的意识和做法,这种情况在医学教育中也有所反映。在医学教育中,与其他学科交融度不高。人类很重要的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常产生于一些学科的交融点、交叉点上,而且最精彩的最能影响社会的成果往往是多学科交融的结果,比如CT、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如对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影响至深至远的社会卫生政策,等等。于是,协和医学院一方面加强对8年制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多学科教学;另一方面,为了打破医学与多学科交融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我们设立了「4+4」医学教育制度。即已在大学里就读的优秀学生,无论什么学科和专业背景,只要有志学医,就有学医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大学三年级以前修满生物学、有机化学等医预科的学分,再报考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考入后把他们所具有的多学科基因都注入到医生这个群体里,产生多学科交融的硕果。协和同时在临床医学专业之外,推进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追求群体乃至人类健康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些点上,协和又在中国「开风气先」。

胡盛寿:讲到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他也更能够去诠释独一无二的协和医学院到底有什么不同。刚才讲大医生,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来看,把医学和医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讲培养的大医生,什么叫大?用老百姓的话说培养医生,在协和多了一个职位,培养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协和和别人不同,协和一直在跟随现代医学教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过去组胚、解剖、生理,但现在的医学不一样的,因为融入到现在的公共卫生,刚才王院长反复强调全生命期、大卫生、大健康的概念。从临床医疗的角度来讲,治疗的手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用的药是靶向药,后面还涉及到基因学,很多尖端前沿技术都融入其中。刚才讲协和最大的「宝」是教育体系、教学结构。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给学医的孩子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未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好的医生,更多的会成为医生科学家、公卫的科学家、生物科学家,这是协和医学院独特的地方。

  寄语      

赫捷:我只想说简单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健康,欢迎你们来!也希望你们来!

胡盛寿:我特别想鼓励更多的孩子来学医,在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是最受尊重和最应该得到尊严的职业,因为他服务的是生命,服务的是人一生生老病死当中最需要帮助时的一个职业,所以他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医生也因此具有自己独立的尊严,所以我推荐学生来学医。21世纪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生命科学将是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关键学科,学医意味着你在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海洋里有各种发展的空间,包括发明创造,可以充满无限想象。欢迎你们加入到生命科学的行业里面来!

张抒扬: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都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像学医、从医这样,不但使自己健康、家人健康,且和众多人的身体健康与家庭幸福相关联,它是备受尊敬的职业。我在这里想引用总书记的指示,协和人要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作出新的贡献,一定要弘扬协和的优良传统,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攻坚克难,注重人才培养。为了医学进步,为了人民健康,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学医。我想说,不忘初心、终生无悔,优秀的同学们,协和欢迎你!这里是你从医事业的开始,也是事业的最高起点。

王辰:医学可爱,医者可敬。协和医学院着力帮助大家成为一个可爱、可敬的医者。我们今天礼堂里身后的这些椅子,安安静静在这儿100年了。100年来,这些椅子上坐过无数协和学子、医者,如后来成为我国医学界宗师级医生的协和学子们:内科的钟惠澜,外科的黄家驷、吴阶平,妇产科的林巧稚,儿科的诸福棠,等等,都毕业于这里。这里不断有新的医者、医帅乃至医圣产生。我们希望大家将来也会坐在这个椅子上,开启新的人生事业征程。这里,对大家「虚席以待」!

本文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协和医学院,医界,医者,学医,大咖,教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