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Rhythm | 口服抗凝治疗对结直肠癌诊断的影响
编译: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高欣怡 刘彤
01背景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与胃肠道(GI)出血风险增加相关,而胃肠道出血是结直肠癌的常见的症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与早期结直肠癌(CRC)诊断相关。
02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发生胃肠道出血是否导致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
03方法
该研究回顾分析来自417位CRC患者切除肿瘤的病理结果。
采用肿瘤最大体积、病理组织学分级和TNM系统分期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比较肿瘤切除时抗凝药物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数据。
04结果
诊断时,27位患者正使用口服抗凝药物(6.5%,直接口服抗凝药物n=20,华法林,n=7),390位患者未使用。
口服抗凝药物组患者的肿瘤体积(3.3±1.3cm)相较于非口服抗凝药物组(4.3±2.7cm,p=0.02)更小。
口服抗凝药物组中的27位患者仅有2位(8%)诊断为4期肿瘤而非口服抗凝药物组72/374(19%,p=0.125)。
口服抗凝药物组发现的远处转移患者为5/27(19%)而非口服抗凝药物组为122/388(31%,p=0.4)。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肿瘤体积的减小及诊断时的分期无关。
05结论
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与诊断时较小的肿瘤体积有关,且有倾向于较低的肿瘤分期趋势。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能带来早期治疗且降低死亡率。今后需要更多的研究明确在这一患者群体中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是否降低死亡率。
【作者】
Nicholas L. Mencer DO, Allan Michael Welter-Frost MD, MPH,
Ritesh Patel MD, Chanlir Segarra MD, Chris Cook, Dipayon Roy MD, Oladele Akinsiku MD, Nicole Riddle MD and Bengt Herweg MD, FHRS
【参考文献】
Heart Rhythm, 27 July 2021, Volume 18, Issue 8, Supplement:S157.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CtrlZ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Simin
责任编辑:三度医学 Ma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