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贻教授:Lp(a)成为ASCVD干预新靶点还有多远?

2022
06/21

+
分享
评论
康迅网
A-
A+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证实,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对于Lp(a)的相关研究甚少。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证实,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对于Lp(a)的相关研究甚少。

为了更好地了解Lp(a)的相关研究进展,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祖贻教授在2022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上作了主题为“Lp(a)成为ASCVD干预新靶点还有多远?”的报告,从Lp(a)的基本情况、不同Lp(a)水平的人群分布、指南推荐Lp(a)检测3大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与“降低Lp(a)水平有助于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试验。

现就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73371655703863864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袁祖贻教授

讲者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

兼任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一、Lp(a)的“真面目”

1.Lp(a)的“古往今来”

(1)1980年,首次发现Lp(a)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第一次提出30 mg/dl为其阈值。

(2)1987年,证实Lp(a)与纤溶酶原有高度同源性,可能与血栓性疾病有关。

(3)1993年,日本学者发现Lp(a)>30 mg/dl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并首次提出高Lp(a)血症概念。

(4)2009年,孟德尔研究、基因研究均提示Lp(a)与冠心病具有因果关系。

(5)2019年,美国脂质协会发布Lp(a)临床实践共识,共识中指出,循环Lp(a)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正相关。

(6)2020年,Circulation Research发表综述指出,Lp(a)有望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的新靶点,关注Lp(a)临床意义的时代已经到来。

2.Lp(a)的结构组成

Lp(a)是一种在肝脏中产生,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由低密度脂蛋白(LDL)样颗粒组成,其中ApoB100与大分子脂蛋白Apo(a)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电镜下Lp(a)呈圆球形,直径约21 nm,密度为1.05~1.10 g/ml,电泳时Lp(a)在前β与β区带之间的位置。

Lp(a)结构包括以下3部分。

1)LDL(包括ApoB100):含有30%~46%的胆固醇,是血浆中总胆固醇的重要组成部分。

2)Apo(a):是一种高度糖化的亲水蛋白质,占Lp(a)总量的25%~40%。Apo(a)肽链长度不一,具有高度多态性。

3)氧化磷脂OxPL):为重要的促炎、促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80091655703864667

Lp(a)受体结构

二、Lp(a)水平人群呈偏态分布

据估计,按照中国Lp(a)阈值30 mg/dl、美国Lp(a)阈值50 mg/dl计算,高Lp(a)血症患者中有20%的人群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高风险。

此外,Lp(a)水平与正常分布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同,Lp(a)水平在大多数人群中呈现偏态分布,约70%的人群处于Lp(a)水平正常值范围内(在30 mg/dl内)。

例如,美国的Lp(a)人群分布研究显示,35%的人群Lp(a)处于30~50 mg/dl,24%的人群>50 mg/dl。中国的Lp(a)相关流调与人群分布数据显示,49.2%的人群Lp(a)水平<15 mg/dl、20.2%的人群在15~30 mg/dl、30.6%的人群≥30 mg/dl,其中>50 mg/dl的比例更低。

三、指南推荐Lp(a)检测

1.Lp(a)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教授介绍了各大指南/共识对Lp(a)的筛查建议,并表示Lp(a)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2010 EAS关于Lp(a)的专家共识》:Lp(a)升高是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2016年加拿大血脂异常管理指南》:Lp(a)水平>30 mg/dl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2016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Lp(a)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4)《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在排除各种应激性升高的情况下,Lp(a)被认为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5)《2018 AHA/AC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Lp(a)水平>50 mg/dl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6)《2019 NLA关于Lp(a)的科学声明》:Lp(a)是广泛被认可的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2.Lp(a)筛查可帮助识别高风险人群

袁教授通过《2016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简单总结了5类建议进行Lp(a)筛查的人群。

(1)早发脑血管疾病(CVD)的人群。

(2)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

(3)具有早发CVD或Lp(a)升高家族史的人群。

(4)在强化降脂治疗CVD后,仍复发的人群。

(5)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分10年致死性CVD风险≥5%的人群。

四、降低Lp(a)势在必行

1.PCSK9i单抗

关于PCSK9i的荟萃研究显示,PCSK9i单抗不仅可使LDL-C平均显著降低50%~60%,还可使Lp(a)降低25%~30%。

2.新型在研药物

目前,旨在大幅度降低Lp(a)水平的新型在研药物已经开始各阶段试验。

1)药物1:研发代号为TQJ230,为一种将LPAmRNA作为作用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在Ⅱa期试验中结果显示,可使Lp(a)水平降低70%~90%,而且目前正在进行Ⅲ期试验,评估其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2)药物2:研发代号为SLN360,是将LPA作为作用靶点的小干扰RNA药物,不同剂量的使用对应Lp(a)降低水平不同,总体可达96%~98%,同时在接受药物治疗5个月后,查看Lp(a)水平发现,与基线相比,降低70%~81%。而且,目前正在开展Ⅱb期试验。

此外,APOLLO研究显示,高剂量(最高剂量600 mg)的SLN360可使LDL-C降低21%~26%、ApoB降低21%~24%。

五、小结

最后,袁教授进行了本次报告的总结,包括以下4点。

1.Lp(a)水平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其他环境条件也在Lp(a)调控中发挥作用。

2.临床上意识到Lp(a)升高很重要,有助于风险管理决策及识别出高危个体。

3.高Lp(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主动脉瓣钙化风险增加有关。

4.目前虽然尚无获批药物用于降低Lp(a)水平和相关ASCVD风险,但已有一些试验证实降低Lp(a)水平有助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减少,研发中的新型药物有望取得突破。

采写、排版丨付雨杰

校对丨杨怡宁

编辑、审核丨邢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ASCVD,危险因素,管理指南,袁祖贻,心血管,Lp,靶点,干预,教授,多远,水平,人群,dl,药物,降低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