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肉桂

2022
06/20

+
分享
评论
实践派
A-
A+

肉桂含挥发油丰富,气味芳香异常,此即为辛味。因肉桂能温补阳气,可认定为甘味。

《本经》载有牡桂与菌桂,可以是桂枝,也可以是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为肉桂,嫩枝为桂枝,均生用。《本经》所载牡桂和菌桂的功效,既包括桂枝,也包括肉桂。我国广西桂林因产大量的肉桂而得名。越南所产者,品质同样上等。在厨房中,为什么肉桂是很重要的调味品,正是因为其含挥发油丰富,属于辛香料。不过,作为调味品的桂皮,可不是药用的肉桂,因为作为肉桂入药的植物仅此一种,其价格较高,而同属多种植物的树皮作为桂皮入调味品者,多达数十种,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不过,笔者认为,虽然药典规定仅此一种作为药用,但厨房中的桂皮因含大量的挥发性成分,也可以作为肉桂来应用。  

性能特点

肉桂含挥发油丰富,气味芳香异常,此即为辛味。因肉桂能温补阳气,可认定为甘味。《本经》载牡桂和菌桂味辛温,由于肉桂所含挥发油远多于桂枝,若桂枝性温的话,肉桂属热无疑,有人认为肉桂性大热,也是可以的。肉桂能够温肾阳、温脾阳、温经通脉,故归肾、脾、心经。其归肝经者,因肉桂能够温肝散寒也。  

功效应用

1.补肾助阳:肉桂辛甘大热,能够补肾助阳,为治肾阳不足要药,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并配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如肾气丸,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肾气丸原方所用的是桂枝而不是肉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肉桂来代替桂枝。笔者治疗肾阳虚之腰痛、阳痿等,常以肾气丸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方,方中桂枝以肉桂代之,疗效卓著而迅速。   

2.引火归原:原,即肾。肾阳虚者,不能归宅于肾,而上浮,出现戴阳证,肉桂具有引上浮之元阳归宅之功。不要把虚阳上浮理解成重症、危症,比如痤疮为常见病,其面浮红者,即属于戴阳证,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配伍肉桂常常是有效的。  

  3.散寒止痛:本品甘热入脾,善于温补脾阳,散寒止痛,用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等配伍。肉桂研末冲服,取效迅速,药粉入胃而对胃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产生温热感,对于胃寒者,疗效尤为明显。   

4.温通经脉:本品辛散温通,善于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于治疗寒邪凝滞血脉之胸痹、痛经、寒疝腹痛、风寒湿痹、阴疽等。治疗胸阳不振,寒邪内侵之胸痹心痛,可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治疗冲任虚寒或寒凝血滞之闭经、痛经等,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这是治疗痛经的常用名方;用治寒疝腹痛,可与橘核、小茴香等同用,如橘核丸暖肝煎等,用之皆效;用治风寒湿痹,可配伍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如独活寄生汤,这是治疗慢性腰痛的最常用方剂;用治阳虚寒凝,血滞痰阻之阴疽,可与鹿角胶、熟地黄、白芥子等同用,如阳和汤。  

此外,用治气血不足证,在大队补气血药中加入少量本品,不仅能够鼓舞气血生长,而且能够增强补益方药的疗效,加速方药发挥作用。

《四科简要方》记载:“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笔者以上述比例制成胶囊,每次服用5粒,每日3次,治疗失眠有效。

教材上将桂枝与肉桂明显区分开来,其实,笔者认为,桂枝与肉桂的功效相差不大,仅在药力方面有差别,桂枝力弱,而肉桂力强。所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经方时(经方中仅有桂枝而无肉桂),有时用桂枝,有时用肉桂,有时桂枝与肉桂同用。

初学者,能够将桂枝与肉桂非常明显的区分开来,这说明,还没有对桂枝与肉桂有较深的研究,当无法将桂枝与肉桂的应用区分开的时候,桂枝、肉桂的应用就很可能已得心应手了。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煎服,3~20g,宜后下;研末冲服,每次1~2g。肉桂含较多的挥发油,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肉桂性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十九畏的内容中,肉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不过,从临床报道的情况来看,二者相畏的证据似乎不足。

临床经验

施奠邦经验:附子与肉桂均为温阳主药,前者性刚,后者性柔;附子入气分,肉桂入血分;回阳救逆用附子,引火归原用肉桂;凡滋补药中可少佐肉桂所谓少火生气者也。曾会诊一重症尿毒症患者,浮肿、呕逆、日尿量仅200ml左右,用西药呋塞米等不应。忆及《吴鞠通医案》有以肉桂、人参配伍五苓散治肿胀案,遂用五苓加入黄芪,合吴茱萸汤,肉桂用至15g,服后小便增多水肿渐退,尿素氮下降。凡此,肉桂须选用上品,用量不宜小,否则不易收效(《百家名医临证经验》)

章柏年经验:补中益气汤使脾气升运,则浊阴自降。笔者常喜加肉桂以化膀胱之气,加桔梗以升提肺气,既启上闸,又开支河,使补气升阳之大法,切中气虚癃闭之证。升阳气治癃闭,并非独辟蹊径,实治本之法也。(《南方医话》)

于昌贵经验:肉桂治牙痛。钟姓患者,素体阳虚,因工作劳倦太过而发牙痛,自认为牙痛多为热证,阳明胃火与风热相搏,图服药之便,自服牛黄解毒丸,初服痛虽减轻,继则复痛。求治于我,开始认为上牙痛属足阳明,下牙痛属手阳明,且过去给其他病人治牙痛,有内热者用玉女煎加细辛,清透阳明窜透开塞,牙痛即止,乃亦投玉女煎与治,但无效。进一步细察其证因,阳虚之体,遇劳而发,牙痛绵绵不愈,令其口含冷水则痛剧,含热则舒,非属胃热之证,而为阳虚之故,投肉桂5g,泡开水饮服,当晚即能安睡,次晨痛止,继服5g,牙痛未见复发。此周病者体素阳虚,当为肾阳不足而致虚阳上越,肾火上浮所致的牙痛,用上肉桂温肾阳,引火归原,故有效也。(《南方医话》)

江心镜经验:肉桂不仅用以温中止腹痛,而且有治痢作用。《药性论》《本草纲目》均载肉桂治下痢,《千金翼方》之桂心汤治下痢,但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普济方》之桂连丸治小儿下痢赤白等。肉桂治痢并非漫无法度,使用的标准是久痢下元火衰出现面色㿠白,神疲肢冷,舌质淡嫩,脉沉迟等虚寒见证,或因过服苦寒药所酿成之寒湿不化局面。使用的方法是:   ①常伍以健脾的白术、淮山药,清热调气的黄连、木香,可收温化之功,无增热之弊。   ②以肉桂末拌饭粒吞食,既有益胃之功,又取其直达下焦病所,发挥其温化作用。   

李某,女,5岁。痢下半年,初起红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日数次或十数次不等,曾服土霉素、氯霉素,中药白头翁汤黄芩芍药汤木香槟榔丸不效,更医用补中益气加大量止血药,3剂而脓血皆止,岂料6剂后复作,且纯下瘀血,只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再以前方合白头翁之类,不见寸效,于是延请江老,江老望其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腻,诊后说:此例本属湿热痢疾,因服甘温之补中益气助火灼血,初伤其阴,继动其阳,阳失阴恋而上泛,故面色潮红,与伤寒之戴阳证相似但不可用伤寒方,因本病属湿热,以伤阴为主,培阴即可敛阳,只需肉桂一味引火归元足矣,无须救阳的白通诸方也。痢下半年之久,苔仍黄腻,示湿热未攘,且内虚又见,可仿沈氏尊生治痈疽内溃的黄氏内托散,兼予化湿和营可矣,药取炙黄芪9g,炒防风4.5g,当归、赤小豆、炒地榆各9g,金银花15g,生甘草24.5g,蒲黄炭9g,胡黄连3g,肉桂末3g,以饭粒搓丸分2次服。嘱其忌食生冷苦辣油腻不化之物,3剂后血止,6剂后痊愈,迄今11年痢未再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调味品,肉桂,牙痛,经验,配伍,中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