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纪实】国药同煤总医院:与“沪”同行,职责所在
-出发援“沪”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我很荣幸成为援沪一员,还记得4月26凌晨12点接到电话,“薄晨星赶快收拾东西两点太阳宫集合,咱们去上海援沪出发了”,瞬间睡意全无,我的心情既忐忑又激动,忐忑的是看着熟睡的儿子不知该怎么和孩子说,不忍心留下孩子自己,激动的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可以去冲锋陷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心情五味杂陈。而在25号晚上见群里发了通知,想的是第二天中午走,等星期三再告诉孩子,孩子今天要考试,我还答应早晨送孩子去上学,这该怎么办,纠结了很久,我把孩子叫醒了,我说:“翔蛋妈妈走呀”,孩子睡意中问:“怎么了妈妈医院有急诊病人吗?”我说:“妈妈去上海援沪走呀。”孩子一下就是坐起来哭,孩子的泪水也湿润我的心,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于是,我赶快把孩子安顿好之后,我便收拾东西去了太阳宫。
到了太阳宫之后我院领导以及大同市领导都来给我们164名援沪人员开了欢送仪式,出征仪式上组织的动员赋予我更多的力量,亲朋好友的送行给我了更多的温暖。凌晨三点我们出发了,我们先到达了太原武宿机场,于11点登上了去上海的飞机,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竟然是去支援而不是旅游,眼泪湿了眼睛。于下午6点我们到达了上海汉庭酒店住宿,住的地方挺好,来了物资也挺好。站在酒店的窗户看外面是一片宁静,再也没有往日的喧哗,心里就想美丽的大上海疫情快点结束吧!
在上海安顿好之后,我们各自被分到华山北院,先是院感培训,在院感培训时就怕自己有一点听不清,生怕有什么纰漏,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当听到有医护人员感染时心里无比的难受,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调整了4天之后,5月1号我们正式进入华山医院工作,第一周我被分为护理组长,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完成组长的职业与任务。记得第一个班进入病区以后,交接完班后我就问华山老师我们现在该做什么任务,老师说:“护工下去吃饭去了,你们帮13、14床两位奶奶喂喂饭吧,”我说:“好的。”我和另外一个队友去给病人喂饭,一进病房端起饭,饭的味道扑鼻而入,顿时我有点紧张了,心想难道口罩密闭不好,旁边的队友也和我说了同样的问题,有些许担心,我们喂完饭之后出去一问结果才知道口罩就是这样的,没有大问题,我还是担心我就开始看电脑上的诊断,结果这两位奶奶一个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一个是股骨颈骨折,都没有新冠,于是我松了一口气,身处外面,任何一切都需要小心谨慎,有任何不懂的问题及时沟通。上海的天气真热,穿上防护服不一会儿全身都是汗,严密的防护装备让我觉得空气是如此稀薄,连原本透亮的面屏仿佛都打了层磨砂,看着满舱的患者,紧张的感觉瞬间爆满,患者无助而又期待的眼神顿时又激起了我强烈的责任感在工作中更是十分谨慎,就怕划破防护服。很快四小时过去了,我们交接完班出去了,在脱衣服时,更是怕污染,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按照正确方法脱防护服,晚上的时候看到核酸结果是阴性时,心里无比的开心,当时就想一定要做好防护不给自己及队友添乱。
5月11号我们整接制接管了,我也融入上小班,我被分到215病区,病区每天都有45个左右的病人,刚开始疫情还很严重,病区也有重症病人,患者无助而又期待的眼神顿时又激起了我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我始终坚持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不会因为病人是新冠病我就对病人有看法,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服务好每一位病人。面对繁琐的工作,我从不松懈,总是用心呵护患者,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健康生活。在这一个月里有看到每一位病人康复出院,我就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精心护理得到了上海人民的认可。
在援沪期间医院领导还亲自去家里慰问,领导在群里说:“无论家人还是孩子有需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在这里才能真正安心的工作,啥都不用想,在此真心地感谢领导的关怀,在张建强队长和常舒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在我援沪的一个月里,冀护士长也多次打电话关心、问候我,让我无比的感动。
上海,加油!早日恢复往日车水马龙的样子!
(骨科 薄晨星)
编辑/杨丹 供稿/薄晨星
监审/刘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