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将培养基供应商的产品优化能力、定制化开发能力等都统称为再创造能力,作为专业的培养基供应商,除了常规的目录产品的供应外,还需要具备能够定向解决用户特有问题的能力,比如抗体药在中,常常遇到的糖型、酸碱峰等方面的问题,细胞及基因治疗中常常遇到的转导效率、细胞杀伤能力等方面的问题等。上游和下游互相配合和支持,可以更好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前言
随着中国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依赖工程化细胞进行研发和生产的抗体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疫苗等领域在国内更多研发及生产管线的布局,作为细胞培养的关键支持性原材料,培养基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当今疫情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进口品牌在国内的本土化策略,还是国产培养基供应商的陆续涌出,培养基的国产化替代已经成为趋势。如何真正顺利、安全的实现培养基的国产替代,一直是现阶段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选择一款合适的培养基,不仅仅要关注产品的生物学性能,同时也要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无后顾之忧。
培养基的发展史
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为生命科学等学科开启了新的天地,是现在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而支持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培养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开发,得到了巨大且迅速的发展。从1665年“cell”第一次被使用,到1959年第一款合成培养基MEM配方的公开,再到1997年第一款完全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的推出,科学家对细胞培养的要求不断变化,引起了培养基开发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迭,从而也造就了如今百花齐放的无血清培养基的蓬勃发展的盛况。
培养基的发展史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1.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比如常见的胎牛血清,达到更好的维持细胞生长的作用;
2. 用血液提取物取代血清,可以避免异源动物成分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3. 无血清(SF)、化学成分明确(CD)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在成分上更加明确,应用上更加安全,质量上更加可控和稳定,这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以细胞或者细胞产物为药物的疗法在临床上的安全性、一致性。
培养基一步步的改良和演化,基本都是基于对培养基的可控、性能、安全以及成本等几个方面的考量,最终实现在下游生物医药产业商业化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
培养基使用现状
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上游产业带来更高要求,培养基对生物制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及成本可控性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这也就要求培养基在成分的明确性、安全性、性能稳定性等各方面做出更多保障和支持。传统的细胞培养体系中,常常含有一些不确定和不受控制的成分,比如胎牛血清,而胎牛血清本身固有的批间不一致及作为异源成分存在的潜在安全性风险,使得无血清培养基逐渐成为抗体药、细胞及基因治疗等领域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产品。目前国内已上市且在进行临床试验和即将进行IND注册的项目中95%以上使用进口无血清培养基,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和国际贸易及高科技产业竞争大环境下,进口产品的成本大幅上涨和供货不确定性以及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带来的技术封锁风险,不利于产业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伴随着近几年国内无血清培养基产品暂露头角,国产替代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和细胞培养试剂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崛起,但是随着各个公司的发展规划不同,更多的都已经转向了CDMO领域,细胞培养试剂仅是其业务的一小部分,而真正专注在细胞培养试剂领域的寥寥无几。在不久的将来,谁将扛起国产化的大旗,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选择培养基时的注意点
如何才能让培养基的国产替代之路走的更稳?无论是培养基的供应商,还是下游的生物医药企业,这其实是一个一直以来让大家思考比较多的问题。一直以来,国产培养基的替换之路掺杂着太多的崎岖。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国内部分培养基供应商在培养基的研发及生产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真正在为提升国内培养基质量、解决生物医药卡脖子的事付出更多的努力,很多优秀的产品也逐渐超越进口品牌成为主流,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替代之路的希望和曙光。
产品性能
产品的性能,做不到me better,但至少可以实现me too,这是在选择培养基时最基础也是首先要关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示出培养基供应商在研发方面的专业水平。选择具有一支优秀的、专业的研发团队的培养基供应商,对于后续的项目申报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作用。
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培养基供应商企业长远发展的生命线。选择培养基时,尤其是抗体药、细胞及基因治疗领域应用的无血清培养基时,应当关注其是否有专业的质量团队,包含QA、QC、验证、注册及技术转移等。关注其是否依据GMP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是否可实现研发产品到商业化产品的转移,确保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符合用户的要求。实现最终交付的培养基产品做到批间一致性、品质稳定性、操作简便性及安全性。
供应能力
供应能力是能否支持下游产业商业化生产需求的重要考量因素,选择培养基时应当关注其产能情况,而产能所涵盖的不仅仅指其实际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要考量其在原料的筛选及管控。
再创造能力
此处将培养基供应商的产品优化能力、定制化开发能力等都统称为再创造能力,作为专业的培养基供应商,除了常规的目录产品的供应外,还需要具备能够定向解决用户特有问题的能力,比如抗体药在中,常常遇到的糖型、酸碱峰等方面的问题,细胞及基因治疗中常常遇到的转导效率、细胞杀伤能力等方面的问题等。上游和下游互相配合和支持,可以更好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