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分型
来源:超声
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女超人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又称角质囊肿,其囊壁为内含角质透明颗粒的层状鳞状上皮,囊内主要为干酪样黏稠的角化物,常为单发性,多发性可见于Gardner’s综合征患者,其病因包括创伤植入、毛囊损伤、皮脂腺破裂、发育缺陷、遗传等,57、60型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也被证实与表皮样囊肿形成有关。浅表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浅层,尤其好发于头颈部及躯干,有文献报道称表皮样囊肿为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皮肤囊肿,因创伤致表皮植入而发生的表皮样囊肿又称为植入性囊肿,常见于手掌、指端。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表皮样囊肿一般2~3cm,内充满白色、黄色、易脆的角化物。显微镜下,被覆的鳞状上皮有颗粒层,纤维性的囊壁厚度不一。有时被覆的鳞状上皮常被压成薄薄的平坦一层。本病治疗为手术切除。
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表现:根据表皮样囊肿组织成熟度不同、囊内角化物含量以及是否合并破裂感染,声像图表现[5]分为均质回声型、不均质回声型以及混合回声型3种。
①均质回声型: 表现为皮下圆形、椭圆形、分叶形囊性低回声,壁光滑清晰。囊肿前壁与皮肤层关系密切
②不均质回声型 :外形及囊壁回声与均质型相同,其内部回声可见裂隙样、片状无回声,或者点状、短线样高回声,内部回声与囊腔内角化物分布不均以及角化物钙化有关。 ③混合回声型 本型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Ⅰ.表皮样囊肿破裂时表现为大致为圆形及椭圆形,局部囊壁可见连续性中断,囊周围回声混乱,边界不清晰;
Ⅱ.螺纹征 表现为多发的环形高回声与低回声交替层样排列呈螺纹样改变,多发生在睾丸内病灶。
Ⅲ.合并慢性感染时 表现为类实性低回声,边界清晰不规则。
所有未合并感染表皮样囊肿囊内无血流信号显示。当破裂合并急性感染时囊肿周边可见增多甚至丰富血流信号。当合并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时囊肿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走行规则,无“马赛克”血流改变。 表皮样囊肿临床及超声特点 1. 表皮样囊肿紧邻皮肤表面无黑点有别于皮脂腺囊肿。
2.表皮样囊肿亦有一些重要特征可提示诊断:
①螺纹征为睾丸表皮样囊肿特征性表现;
②裂隙样及片状无回声改变 不均质型囊肿内裂隙样改变有助于囊肿定性。
③探头加压可产生形变。
3.触诊表皮样囊肿质地柔软囊性感是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