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可以是鸦片,也可以是灵药。让人成瘾的毒,是否正好可以用来攻克“注意力缺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毒?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Akili的产品:
Akili公司用一款治疗ADHD的游戏晋升“独角兽”,中国的游戏公司会来抄吗?
游戏可以是鸦片,也可以是灵药。让人成瘾的毒,是否正好可以用来攻克“注意力缺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毒?
美国Akili公司通过十年研究,研发了一款游戏EndeavorRx,获得了FDA批准,用于治疗ADHD,2022年初通过SPAC上市,投前估值6亿,融资4亿,成功上市后将正式晋升10亿美元市值的独角兽。
如果我是Akili公司的股东
以下对话,纯属虚构。
数据资料,绝无虚构。
股东:公司现在仅有的一款FDA获批的EndeavorRx,治疗ADHD的各种试验报告已经很多了,什么时候能够卖出去?
公司:我们未来有清晰的销售策略。以及非常多的产品管线(pipeline)在进行中。
公司一方面直销卖是给孩子家长,通过媒体传播还有电商平台。另一方面是通过医生推荐。最后还有保险公司批发采购,集中在5个保险产品上。
股东:我看财报里,2021年收入约50万,2020年收入394万。
公司:收入分成两部分,一是产品收入,二是药厂合作收入(Collaboration Agreement)。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品收入。药厂合作收入,2019年和盐野义公司(shionogi)签订一份合同,独家授权其在日本和台湾销售,合同金额2000多万。
股东:根据招股书里所说,2021年的产品收入只有18.6万,2020年只有1.2万。
资料来源:Akili招股书,单位是千美元
如果按照1个孩子99元/3个月疗程(公司官网)来计算,2021年一共服务1860个孩子。
其他的收入来自于一家日本药厂,因为给了日本和台湾的独家权利,2000多万的合同收入要分期确认,当期只能确认35万,这还占了2021年收入的70%。
一个估值10亿美元的公司,一共服务1860个孩子?
公司:我们瞄准的ADHD市场很大,仅美国就有1100万人需要服务。而且,有许多产品管线(pipeline)在进行中。
资料来源:Akili招股书
股东:这种说法有很强误导性。且不说当前估值和未来市场的关联问题。
第一,公司获批的产品,只是服务8-12岁的孩子,也就是图里的200万人。其他的产品仍然是概念验证(POC)阶段,基本没影。
第二,公司获批这一个游戏软件EndeavourRx(或叫数字疗法),就花了2亿美元,从2011年创业到2020年用了9年。就算能省掉前期摸索的时间,新的一个产品获批至少也要三、四年时间,还得评估现有这款效果、依从性和副作用怎么样。
第三,除了时间成本,还有真金白银,这次IPO一共融资约4亿,公司准备干成功几个产品。按照2021年的亏法,每年亏6000多万,也就活5年左右。
公司:我们在商业化方面确实有一定风险。但产品管线是非常稳健的,比如和TALI Technology合作的3-8岁ADHD软件产品。
股东:这个确实是除了公司自研的SSME产品之外,唯一的新产品线。但其实就是买了TALI的license。TALI是一家澳洲上市公司(ASX:TD1),做的就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的软件。
公司的做法有两句话概括:有钱就任性,市场换技术。
市场换技术,这句好耳熟。老美不允许中国用市场换技术,自己干的没有两样。
资料来源:Akili招股书
另外,如果公司能服务很多ADHD孩子,何必老想着开发新的数字药管线呢?卖掉消费级的产品,不管是书、玩具,哪怕零食,不香吗?不受监管,自己还不用花大把银子来搞研发。
中国的Keep不熟悉,美国的Peloton知道吗?卖健身课程的,也可以卖代餐和衣服!
公司:产品方面,我们很有信心。虽然目前规模化还不够,但已有销售方案应对,不仅有传统药代模式,还有直接2C的电商平台模式。
股东:你们的药代销售模式太传统。一个个医药代表去线下敲门。既然直接2C,怎么不彻底一点?
做一个早筛工具,发给所有家长给孩子做一遍,没病就当做了个游戏,有病可以马上发现问题,用上EndeavourRx的产品。
有一家叫诺辉的公司知道吗,做肠癌早筛的,花大钱在电商平台上投2C的广告。疾病要从早发现开始,不发现怎么治疗呢。ADHD不是用的评估量表吗,做一个数字化的版本不难吧,就算不是完全的创新,至少是权威量表的数字化版本,能用来获客就行了!
公司:传统药代方式也不能放,我们认为这是重点渠道。直接2C方式还不成熟。
股东:用医药代表和医生开药的方式,只会增加中间成本,亏的是家长和孩子。100美元至少拿走一半给这些人。而且,你得反过来想,药代和医生知道数字药的毛利极高,肯定羊毛薅的更狠,搞不好变成90%被他们拿走。
为什么提倡做数字药?
就是因为数字药能够降低疾病治疗成本,并扩大院外覆盖的人群范围。那为什么还要再走上传统药代、徒增中间成本的老路呢。
今天的药厂,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医院”,给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直接提供药品服务。
自己搞家互联网医院,雇几个医生线上问诊,因为慢病患者都是来网上复诊开药的,定期开处方,定期送上门。
我相信,药厂的自营渠道应该以这种互联网医院的方式推进,自己吃独食,用正品低价驱赶所有平台。一点问题没有,谁让我独家这药呢。
Akili不是一样的套路吗?
写在最后
我本不该写前一半的事实。
因为宏观环境和数字疗法市场都不乐观,而作为从业者,应该坚定唱多。但国内媒体报道中,我只见Akili的神迹,却未见有人发现TA的有毒。
我本不该写后一半的理念。
因为那都是我提出的商业模式构想,虽各自有成功的案例,但未有集齐龙珠的神龙。每一个黑体字都充满争议,仿佛异想天开。
然,不求此刻是否真理,但求他日成就奇迹。
PS. 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合理假设和商业推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