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直播,真的那么好做吗?

2022
06/17

+
分享
评论
医招职达
A-
A+

医生直播也需要有“边界感”

随着各类短视频平台与各种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触网”,开始用短视频或者直播的形式进行科普,但随着而来的就是一些“擦边球”行为,比如在接诊过程中直播,一方面是因为一心二用可能会导致医疗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诊断失误,另外一方面是可能会暴露患者隐私,让患者感到不舒服或者被冒犯了,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医患纠纷。

《医师法》相关内容解读  

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二点规定: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是医师应有的义务。在这一点上,医生的科普任务确实是加重了担子,但是同样,这个规定也是在支持医生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科普。

第二十三条第五点规定:宣传推广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这一点则是对一些“跨界”的医生进行了限制,医生在进行科普宣传的时候,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职业范围,对于不熟悉不确定的内容不要去说,避免出现麻烦。

医生直播也需要有“边界感”   

尊重患者

如果医生要在边接诊边直播,最好经过机构同意,并且告知患者和其他人,确定机构与患者都接受,才可以开启这类直播。并且在直播过程中医生不要将心思过于放在直播上,应该专心接诊患者。如果患者拒绝直播,即使是后期进行打码处理或者对声音进行处理,也是不合规的行为,所以医生们需要明确患者的想法,而且也不可以进行诱导或者强迫患者配合直播。

拒绝唯流量论

不论是科普、直播接诊还是线上问诊,这是值得推广的新兴方式,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对不科学、不适用的方式进行科普的传播,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就诊和医生本人,还会对医生这个群体造成伤害。所以不论是直播还是科普,医生都需要保证严谨与科学,不要被流量蒙蔽了双眼。

学会趋利避害

直播这种新兴方式,对整个医疗群体都有着很深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生走上了线上,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乱开药”“随意诊断”“跨界看诊”等等问题频发,有些甚至造成了患者延误治疗、错误用药、加重病情。

所以医生们在直播的时候也需要学会“趋利避害”,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妄下定论;不随意诊断病情;不要将治疗方式方法随意上传;可以进行解答但是不要给出方案,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会完全相同,治疗方案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趋利避害,医师法,医生,直播,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