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屏幕听到这声来自四岁儿子的呼唤,我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疫”路有爱 / 同心守“沪”
疫情下的上海护理人
我的抗疫故事
此次上海疫情复杂严峻,广大护理人员日夜坚守一线,同心战“疫”。为进一步宣传其在抗疫期间反映出的责任担当,上海市护理学会特别策划了“疫情下的上海护理人——我的抗疫故事”主题图文展示活动。现选取部分图文,充分展现上海护理人闻令而动、守“沪”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及逆行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让我们一起看看她们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动瞬间和感人故事。
守“沪”有我们
“咦,阿姨?”
隔着屏幕听到这声来自四岁儿子的呼唤,我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我们的守“沪”故事要从一个多月前讲起……
此次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一夜之间,原本繁华美丽、熙熙攘攘的魔都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3月中旬,为打通封控区及密接血透病人的救命通道,我所在的消化内科十九病区接到改建为封控血透病房的命令。作为其中一名护士,我义无反顾地化身“大白”,一边积极投入抗疫工作,一边抓紧学习血透基础知识、练习预冲等操作。科室的护理姐妹们,人人亦是如是。大家深知疫情形势的严峻,纷纷踊跃报名支援一线抗疫工作,在徐汇区隔离方舱、闵行隔离方舱、老年医学中心等救治一线皆可见到她们忙碌的身影。
疫情当前,我们科所有护士姐妹都将家庭、父母、孩子暂时置于身后,在不同的战场、不同的岗位,坚守着同样的职责,只为能尽早打赢这场抗击新冠的“战疫”。两位护士长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抗疫工作,带领我们驻守在医院至今已长达一月有余。没有公共交通,家住杨浦、静安的姑娘们就骑行赶到医院参加工作。每天早上,作为“大白”的我们,穿戴好重重防护装备,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我们重复着一批批血透病人的核酸检测,做好病人上机前的预冲准备、血透中病情的观察以及他们下机离开后的环境处置和严密消杀。
封控血透病房成立初期,血透患者们对疫情下的隔离要求和消杀工作并不能充分理解。血透患者普遍年龄较大,情绪不太稳定,再加上隔着防护服和口罩,沟通更显费劲。我们都以更加充足的耐心、更详尽的解释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并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对于部分因出门时未考虑到接送交通不确定性而未携带食物血透病人,大家也热心地将自己的食品分享给患者。
从凌晨到深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我们都坚守在岗,为保障血液净化中心完成封控区血透病人“血透不停摆”的承诺全力做好支撑。疫情期间,为防止院内感染,作为封控血透病房是不能开启空调等降温设备的。随着天气愈发炎热,在重重防护装备包裹下进行长时间工作后,脱下大白时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护理姐妹们因过于闷热引起了身体不适甚至呕吐,但为了正在血透的病人们,大家在片刻休息后,又马不停蹄地穿上防护服继续投入工作。
今天是5月8号,是儿子楷楷的四岁生日,也是母亲节。一个多月未见面的首次视频,我的儿子楷楷已认不出戴着N95口罩的我,这一声“咦,阿姨?”打破了我的心理防线,强忍着才没有让眼泪掉下来。记得去年他生日时,我许诺要带他去迪士尼,带他去看他最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给他吃他最喜爱的奶油蛋糕。我知道,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对不起,我的宝贝,妈妈食言了,因为新冠疫情妈妈必须驻守在医院抗疫,但妈妈绝不后悔,这是妈妈的职责所在,妈妈为自己是一名护士感到自豪!我相信,楷楷长大后一定也会理解妈妈,为妈妈感到骄傲!
舍小家为大家,割小爱成大爱,决不辜负“白衣天使”这一称号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每一位护理姐妹的心声!科室的姑娘们深知自身的渺小,如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或许不能发光,但我们也相信只要把每一颗螺丝钉都拧紧,就能组成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现如今,大家都还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坚信,我们终将能打赢这场大上海保卫战!因为守“沪”有我们!上海加油!“我们”加油!
是女儿,是母亲,也是一名护士
2022年3月,上海,本应是春天的节日,新的开始,却被病毒的蔓延笼罩,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
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短缺的医护资源,医院紧急召集人员组建隔离点医疗队,我的同事——彭辰佳,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义不容辞报了名,甚至都没有和家人商量,即刻奔赴闵行隔离点支援。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治疗感染的患者,医护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口罩和面屏,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以上。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妈妈的“小棉袄”,但这一刻,她是一名“白衣天使”,是最美丽的逆行者。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多少个她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坚守岗位,冲在疫情的最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世事难料,在隔离点工作的期间,她接到了家人被病毒侵袭的消息,作为女儿、作为只有20个月大儿子的母亲,那一刻她比谁都想要陪伴在自己的家人身旁,但面对护理人的责任,她毅然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在一线工作,守护这个“大家”。
正是多少个她们,明白自己被赋予的使命和自己身上的担子,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才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
抗疫路上有辛酸也有欣慰。4月11日,是彭辰佳所负责的患者王先生出院的日子,也恰是他的生日。中山闵行隔离点,为他庆祝了生日,在“大白”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时,王先生开心的笑了、大家也笑了。
致敬最美的逆行者,“她”是普通人,也是这个时代的守护者,是女儿也是母亲,在我眼里,她是超级英雄。
春天的温度来自每一位平凡人的汇聚力,因为他们的光,照亮了漆黑的夜。
加油!上海!
“疫”路成长
2022年是一个自开始就注定不凡的一年。狡猾的病毒从未停下它试图悄然蔓延的脚步,而中山医院的领导和专家组也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在疫情尚未席卷而来的年初,就已经着手组建抗疫后备队伍。虽然初为人母,自己的宝宝也很需要我,我十分不舍,但我深知顾全大家才能保护小家的道理,作为一名党员,又是有着监护室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我的能力就意味着我有着小家之外的责任,为了上海这个生养我的大家庭,我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坚定地选择报名,为人民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上海的情况一天天在变化,我也在形势日益严峻的工作中时刻准备着。4月10日,任务来了!我接到护士长通知,明日就要立刻出发去老年医学中心援助。当时我心里真的是又激动又害怕。激动,因为自己眼看着、揪心着这么久,如今终于有机会亲临战场,为这次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出力了;害怕,倒不是害怕病毒,而是担心,医院要接手的是一盘大棋,自己的肩头能否担下这一份重任,能否做到不辱使命?
怀揣着复杂的心情,4月11日,我出发了。经历了紧锣密鼓的两天线上培训和线下穿脱防护服的考试后,我正式上岗,被分配在G16病区,一个重症病房。说真的,一开始我确实是有些慌张,因为虽然我有着外科监护室轮转的经验,但是内科出身的我,各方面毕竟还是和常年待在监护室的老师有点差距的。防护的需要更是让原本就很艰巨的工作雪上加霜,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的情况下,哪怕只是做一些常规的护理操作都是很不方便的,稍微动一动都会出一身汗,很闷热、很不舒服。在这样的状态下,要去护理重症患者,至少对我来说,实属不易。
但是,谁让我不服输,谁让我越挫越勇呢?如今回头再看,不知不觉,竟然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我就拼着这口不认输的劲头坚持到现在。重症病房的日常工作我已经做得越来越熟练:给患者上治疗、吸痰、基础护理;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准确地进行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遵医嘱进行俯卧位通气,对患者进行俯卧位或者仰卧位的体位变换;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如果患者不幸死亡,对其进行尸体护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个月在老年医学中心的工作弥足珍贵,我付出了很多汗水,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接下去我也会继续坚持,坚持到胜利的一刻!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上海能恢复到原来的车水马龙!上海加油!中国加油!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2年3月,本是清⾹袅袅,百花盛开的季节,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新冠疫情打乱了城市的节奏。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助力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中山医院集结了1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出发,来到了闵行体育馆(临时隔离点)。他有着浪漫的别名—“大鱼海棠”。
我们是一支混编的团队,和闵中心的护士姐妹共同承担了两个场馆的抗疫工作。队伍中有抗疫经验的护士,也有刚入职不久新护士,最让我惊讶那位工作整整35年的老护士。与我们一起做夜班,一起同甘共苦。有时挺好奇的问那位老师为什么参加这次抗疫战,她说:“第一,当人民需要我们时,作为党员理应冲在第一线,第二,我觉得我很年轻,和姑娘们没有区别可以一起干活,第三,很多年轻护士对这次传播很强的疫情还是有点顾虑,但是她们只要看到一位年长的护士还坚守在岗位,给她们信心,让她们定心,至少我是这么想的”。听完她的回答顿时让我感到惭愧,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加油,要坚持”。
刚进隔离点的患者大多都非常恐惧、排斥、焦虑。我们第一个班就收治了一位6岁小女孩,她的妈妈情绪非常不稳定,时常哭泣。为了帮助她们尽快适应馆内生活,护士小江对这位妈妈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虽已过了开饭时间,我们拿了一些饼干,牛奶给母女。同时也和小朋友互动,看着开心的女儿,妈妈心理也安慰不少。下班后小江护士和家里3岁的女儿视频,通话最后女儿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在哪里呀?我想你,你怎么不回来呀?”,挂断电话的一瞬间,她失声痛哭,我立刻抱住了她,轻拍她的肩膀安慰她。团队中闵中心的小伙伴也过来安慰她,和她一起分享育儿经,之后慢慢地小江的情绪稳定许多,笑容也多了,工作中更是细致有加。是呀,我们也有妻儿老小,在家人的牵挂中踏上了“逆行”之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地回春就在不远的明天。
还有一次,一位患者在厕所门口后突然头晕不适,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将患者移至转运床,由于患者体型较胖,几个姑娘难以搬动。就在这时,正好在旁边两名男患者主动上前,协助我们一同将患者搬到转运床上。事后才知道这两位患者原是警察同志,在执行任务时不慎感染入体育馆隔离,不愧为“人民的好警察”。疫情让城市按下暂停键,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但抗拒不了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信念和决心。
静谧的夜晚,轻柔,空灵,优美。来不及欣赏夜色的美,护士姐妹们夜以继日工作,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吃简单的饭菜,为了不上厕所不脱防护服,上班前不敢喝一口水。新型冠状病毒面前,逆行而上,克服困难,战胜疫情。
这一个月来,虽然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是我工作经历中最难忘的。从紧张焦虑到从容应对,从陌生到熟悉,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配合默契,思想高度一致。相信坚持的那份初心,终将让我们离胜利的目标更近一点。
清晨的一缕阳光,穿过阴霾,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希望。走过寒冷、漫长的三月,许我们一场“春暖花开”。
加油!上海加油!我们一起加油!
我的抗疫故事
武汉疫情报了第二批的名没能去成,这次能帮上些许绵薄的忙其实心里挺有慰藉。
一开始来到公卫临时执业点老年医学中心,熟悉了一天刚搭建小楼环境,第二天就进入闭环。从自己搬床、装床、铺床、搬箱子等等,就看着一点点变成了病房的样子理得干干净净,真的很欣慰。
本来第一天白班下班说晚上开始收病人,到了医院说暂时不了,也算给我们一点缓冲时间。从一开始都不是那么的理想,慢慢的都开始走上正轨,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行政、后勤,抗疫一线上,每一个中山人都在闪光。
第二天上夜班儿,就开始了日中夜休日中夜休的翻班之路。前两周收治轻症患者,每个人都很积极配合治疗,被患者叫过白白、小白、天使,真的很可爱了。第三周开始收了些有基础病的重病人,大家都更忙了,随着病人越来越重,生活都无法自理,没有家属的陪伴,也需要更多我们的护理。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刚转入icu时时因家属无法陪同,情绪比较焦虑和急躁,有时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我们根据老人自身情况,提供一系列专业的医疗护理,协助他们在床上进行主动、被动的活动,帮助他们缓解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并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需求。经过我们耐心的沟通和护理,老人的情绪慢慢稳定,开始主动配合治疗,身体状况显著好转,老人们也越来越开朗乐观了。现在很多昏迷的病人也需要我们定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和皮肤以及各类仪器的使用情况,对于这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保护伞”、“避风港”,尽力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不管在哪里,我都会记得自己是一名预备党员、一名中山人、一名医务工作者,尽力而为,绝不袖手旁观,共同战疫。
两个多月了,看着酒店门口的樱花树开、盛开、凋落、萌芽、再开,看医院里的枯枝长出绿叶儿,都是春天、是希望的征兆啊。疫情还没有完全好,上海也没完全好,但是公共交通可以暂时停摆,但医务人员抗击疫情不能停摆。总会好的,黑暗与光明都是存在的,希望能快点好起来,待疫散花开。
星星微茫,汇聚成光
不言放弃,不负所托
2022,岁次壬寅,上海的春天总是忽冷忽热,气温忽而从10摄氏度蹿高到30度,一日入夏;忽而又从30度跌落到个位数,一夜入冬。气温画着“过山车”似的曲线,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疫情反复亦是此起彼伏。4月3号,在这泰山压顶的关键时刻,我们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上抗疫一线。空旷的马路上,大巴车急速行驶,车厢里同事们静默不语,默默的为自己打气。
尽管做好了万分的心理建设,真正到达“战场”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忍不住的紧张。习惯了外科病房工作的快节奏,在这里第一个挑战就是要“慢下来”,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稍微有大动作便开始出汗,面屏眼镜变得模糊,因此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有条不紊,慢而不拖沓;另外,新冠患者呼吸功能受损,情绪激动、烦躁焦虑都会增加氧耗,影响康复,如何安抚病人的情绪,让他们也“慢下来”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春的清晨,天色才刚泛亮,我和战友们已经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进舱,开始一天的工作。面屏起雾,视线模糊,双层手套使得触感变差,进行精细操作难度极大,但是大部分患者都能理解并鼓励我们。每4-6个小时轮班,值班时间内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每个班次下来,内里的手术衣都被汗水浸透,摘下口罩的瞬间,脸颊闷出“高原红”,勒得满是印子,但在忙碌的工作中似乎都感觉不到这些不适。“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义不逃责的决心支撑着每一位巾帼英雄勇毅前行。
平凡与伟大有时远在天涯,有时又近在咫尺。踏上护理岗位十年了,我一直在想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有机会丈量,似乎目标唾手可得。及时补充消毒物资,按时紫外线灯消毒……看似普通的工作实则意义重大,看似平凡的细节有着非凡的内涵。默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让我重拾最初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谁都会有压力,相对于焦虑害怕,我选择实实在在做点事,当我穿好防护装备,端起治疗盘,与病人一起抗击病魔,保卫人民健康的时候,我听到自己来自内心的声音:我热爱这份工作,她满足了我对英雄的一切幻想!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会缺席,愿疫情早点结束,从此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最后的最后,祝愿每一位战友,闪闪发光,更要平平安安!
红十字会从医院走入人民的心中
说起“红十字”,思绪在脑海中翻滚,回到2018年7月的那个烈日炎炎的夏日,那是我进入社会作为中山人的第一天,参加医院组织的新职工培训。医院众多头衔中“红十字医院”的标题,像鲁迅先生三味书屋中那个“早”字一般,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本院2012年正式冠名为红十字医院,2015—2016年完成器官捐献24例……。”在院领导的欢迎下,那天我光荣成为红十字医院中的一员。
2022年疫情肆虐,3月22日在樊嘉院长短暂抗疫医疗动员大会的感谢声中,我们出发了,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拖着医院为我们塞满生活医疗物资的行李箱,踏上了抗疫的征程。在闵行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中,让我最难忘的不是那对病毒担忧而失眠的几十个日夜,不是防护齐全,从脸颊沿着防护服滴到脚尖的汗水。是377床那声真诚的感谢。那是在我值班的一个夜晚。像往常一样每小时巡视,厚重的棉被也遮掩不住,那个发冷发抖蜷缩着身体,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快步走向前,缓慢蹲下身子,询问到阿婆有什么不舒服吗?具体在什么位置?能摘下你的眼罩让我看看嘛?我心想可能是感冒了,正准备离开,走到一半,我又忍不住回过头去远远地看了一眼。回到护士站立刻拿起体温计,血压计,指氧饱和度,为患者做了一个简单的监测,得知体温38.5℃,血压204/110mmHg,我便安抚到,阿婆血压有点高,有点发烧,别担心,我们医护都在,剩下的交给们,你静静地躺在这里,等我回来。我两步并做一步冲向护士站,联系医生,药房工勤,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在最快的速度给予治疗。转眼间下班时间到,做好交接后,我便离开了。第二天我仍如往常一样巡视,走着走着,一个年迈的声音叫住我,你是那晚的那个小姑娘吗?我转身一看,回答道“是的,阿婆”,“小姑娘,谢谢你昨晚的照顾”阿婆道,此刻我的开心的像湖水的涟漪,一圈一圈无穷无尽地围着我。看着阿婆一天天好转,让我明白快乐如此简单。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是渺小的,红十字精神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其他的任意角落,可通过我们每个人发扬光大。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谁也没有想到,2022年的上海,春天来得如此艰难……
3月,疫情初冒头,敏锐的医院领导就开始组建抗疫突击队。作为2020年援鄂的一员,更是一名党龄14年的“老”党员,我自然义不容辞。怀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斗志,我带领着23名护士,第一批入驻了老年医学中心。
老年医学中心作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闭环医院之一,收治的均为中重症患者。他们有的年老体弱,基础疾病缠身;有的弱小无助,嗷嗷待哺;有的疾病发展迅猛,诊疗方案常常“计划赶不上变化”,护理难度可想而知。但面对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睛,我带领着团队逆水行舟、奋楫笃行,尽我所能护佑着每一个生命。党员和队长的职责时刻提醒着我,在困难面前要豁得出,关键时刻要顶的上,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犹记得那天入院的一对九旬老夫妇,老人既往患有COPD,入院就用上了呼吸机。长期卧床加上营养不良,导致非常严重的褥疮。面对基础状态极差的超高龄老人,我带领着护士们每天仔细与医生共同探讨治疗方案,随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真正做到了“一人一策”。呼吸机的患者需要最佳的俯卧位通气,而每做一次俯卧位都至少需要6个“大白”共同协作,才能保护好病人呼吸通路及各类导管。每次和大家在一起围在床边小心翼翼地托着各个导管,训练有素地喊着“一、二、三!”时,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在保证严谨地落实治疗方案的同时,褥疮也是我的关注重点。由于褥疮部位在老人腰胯部,我每天趴俯在老人的床边,仔细清除坏死组织,消毒伤口,盖上敷料。每次护理完,额头的汗水顺着鼻梁流进了口罩里,模糊了眼镜,累弯了腰。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老人的伤口慢慢有了起色,全组护士欢欣鼓舞。可是老人的营养问题怎么办呢?高龄老人普遍牙齿松动,食欲差。如何才能让老人们吃的下、进得香,护士们绞尽了脑汁,终于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配备了食物粉碎机,绞碎的食物帮助了老人的正常进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渐渐地,我们与老人们的沟通愈发顺畅,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真诚的笑容,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人间值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疫情就是我们的拼搏,我们的征程!作为上海72万共产党员中默默无闻的一员,如苔花般微小如米,但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灿烂!
我坚信,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我坚信,岁月峥嵘,初心不改;我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一起克服前路重重障碍,等来上海的柳暗花明!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
2022年4月,上海,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14、107、828、3200……”上海确诊患者的数据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疫情来势汹汹,上海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3月下旬,医院开始抗疫动员,我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报名,24小时后就入驻了闵行方舱。
在中山医院工作的6年中,身边无数的党员、老师、同事都在默默地付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那些默默无闻的同事们毅然披上战甲,出征武汉。那一刻,我被震撼了!也是在那一刻,我的心中悄悄地埋下了一颗圣洁的种子。现在,那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中破土而出。
是啊,我已经成长了,我也应该有所担当!90后的我们从小在温室中生长,现在该轮到我们为大家遮风挡雨了!小小的身躯也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于是在医院号召的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报名!
“我要参加!”
踏入方舱,我们的战斗正式打响。
一位高龄老人本身患有支气管狭窄,被送入方舱时,他无依无靠,强烈的无助感与思念感,让他每日忧思重重,食不下咽。眼看着老人一天天精神不振,我们和家属都担心不已。在经过全面的评估、克服重重障碍后,终于,一份由子女亲手制作的晚餐送到了,当我把这份“外卖”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时,原本郁郁寡欢的老人,笑容早已挂在了嘴边。当子女得知老人心情转好,悬着的心也随之落地。这是一份“家”的味道,这是一份“亲情”的力量!当老人亲切地唤着我的名字,对我反复竖着大拇指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那份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我更加坚定信念,我要用我小小的能量,带给患者更多的温暖。方舱中的条件有限,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患者、帮助患者、慰籍患者。
汗水湿透了衣服,口罩压皱了面庞,沉重的防护服下唯一不变的是永不退缩的精神。时光荏苒,我见证了闵行体育馆从隔离点转变为亚定点医院;从接收无症状感染者到轻中症患者;从与闵中心的老师并肩战斗到与广西医疗队老师继续奋战,看着众多熟悉的患者陆续转阴出院,对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我深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段时间,中山大家庭的温暖处处照耀在我身边,身边无数优秀的党员同志表现优异,榜样的力量灌溉着我心中的种子。怀着孺慕之情,我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想与那些优秀的同志在一起,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让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更需要我们的人。
清风扬正气,奋进正当时!在这属于青年人的五月里,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为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做出奉献!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我的抗疫故事——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出发的那天大雨滂沱,本该上夜班的我,在中午的时候收到了医院集合的信息,手忙脚乱地收拾好了行李,快速跟家人们通了电话。出门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内心有着些许紧张与迷茫,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工作,不知归期。经过医院的培训、体检,我们踏上了去闵行体育馆临时隔离点的征程。我们的体育馆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大鱼海棠”,我们到的时候海棠花正开,我相信这是我这一辈子都难忘的时光。
刚到体育馆的时候,负责的老师们带我们熟悉了环境,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进行了培训,接着我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记得那一天在出入院处工作,一个穿着防护服看不见脚还背着小书包“小小白”,跟着一个“大白”来到了我们的出入院处,脱掉防护服,是一个乖巧可爱的5岁小女孩跟着她的妈妈,有一丝丝的胆怯与害怕,却特别的乖巧对我们说着“谢谢阿姨!”。记得那一天在办公室,电脑系统上跳出了生日提示,我们的小伙伴们画了贺卡带着生日面和零食走到她面前,所有人唱着生日快乐歌,她的笑容是给我们工作的最大的动力。也记得那一个月,志愿者们帮助我们发饭以及维持秩序的身影。
新时代呼唤英雄,新时代塑造英雄,英雄不负新时代。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普通人,但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全力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我也有过害怕,但我从未想过退缩。当穿着防护服大汗淋漓、眼前发黑的时候,我害怕了,但是第一反应是我不能晕在工作场所,给小伙伴增加负担。我也不会忘记,大家一起在抗疫一线,互帮互助、共同进退的日子。有“大家”才有了“小家”,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我们不再是家里的“宝贝”,是白衣“战士”!以守护健康、守护人民为己任!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能用我们自己的行动诠释我们郎朗报国志、巍巍中国心。
现在,战疫即将结束,我也回到了医院的工作岗位。在战役一线,我从大家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是专业知识,还有不计得失、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我想说我们不怕苦,不畏难,愿意在防疫的一线逆行出征,用臂膀扛起责任,也愿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保持热忱,坚定信念,阔步而行,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我的抗疫故事——1次额外的口腔护理
5月8日母亲节当晚,刚和自己的母亲报告完平安的我按照惯例又穿上了防护服,开始了夜班的值守。交完班后,一向细心的我发现今晚的病人中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一位无儿无女的高龄老人,因无法进食正在进行插胃管。
怀着对病人负责,细致护理的工作理念,我推开了病房的大门,刚一进门就听见老人因口腔不适而在轻声呻吟。我轻声询问老人之后,判断老人几天无法进食而导致口腔干燥,为了这位老人能够好好休息,当即决定额外为老人做一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说难也不难,却难得一份体贴细致,需要医护人员仔细地用湿棉球擦拭病患口腔内部和舌苔,祛除异味保证口腔湿润的同时,又不给病患造成额外的不适感。
即便还有许多繁琐的工作需要一项一项去完成,但我还是耐心细致地给这位孤寡老人进行了额外的口腔护理,减轻了老人的不适感,让接受治疗的老人能够更好地休息。次日早上八点,忙碌了一夜的我脱下防护服,身心俱疲却又充满成就感。因为我明白,不仅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老人们在我细致的护理下又睡了一个更为舒心安稳的觉。尤其是在抗疫过程中,希望能通过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为更多的患者带去更多的信心和温暖。
听她们讲述“她们的抗疫故事”
春天,本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但此刻的上海正经受着疫情的考验。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打破了我们平时井然有序的护理工作,护理大家庭中的我们整装待发,主动请缨,参与到抗疫第一线的工作中,其中不乏有党员、有团员、有普通群众,我们进可投入各隔离点工作,退可坚守病区,各司其职。
位于闵行的老年医学中心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附属医院,作为上海市的一家定点医院,收治着有基础疾病或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我们科有3名护士先后去了那里。在老年医学中心要承担了患者的治疗、核酸检测、运送标本、搬运物资等工作。在病房建立初期人员紧缺,她们除了要护理好患者,还要承担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大家都咬紧牙关共同克服。那里收治了很多高龄患者,有些患者瘫痪在床,需要给他们喂水,喂饭,更换尿布,擦屎擦尿,刷牙洗脸。其中有一些老年人防备心很重,起先他们并不愿意配合治疗。在那里有一位这样特殊的患者:他从入院起就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因为他有脑梗史,又有帕金森,刚开始我们一故以为他是个不会讲话的患者,但通过两三天我们轮流,精心的照顾、护理,他流下了眼泪,开口对我们说了一句:谢谢。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多日来付出的值得。
在老年医学中心,我们会尽自己所能自己所想,帮助患者除解决疾病以外的其他困难。高三的小妹妹缺乏上网课的条件,我们给他申请的书桌、安装网络。有过生日的患者,我们送上了蛋糕,给他在病房里过了一个特殊的50岁生日。
在我们科室中,有一位小妹妹,她是第一批去援老年医院隔离点工作的。在工作一个多月后,有机会出舱休息,但她毅然决然地写下了请愿书,按下了红手印,要求继续留在那里工作,在短短休整了两天后,又进入了更为艰苦的阵地-重症病房。在那里有高流量吸氧的患者,有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等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在平时,监护室的工作就已经很繁重了,再加上这些患者又是新冠患者,我们平时要护理好患者同时也要防护好自己,带着N95口罩气都透不过来,常常一个班头工作下来,手术衣已经湿透,但我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不惧不怠。
徐汇、闵行隔离点的患者可能没有老年隔离点的患者病情严重,但也会时不时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些患者来时空手无行李,隔离点的物资又紧缺。我们时常拿出自己的东西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一些患者年纪大,又没有家属,行动困难的患者,我们帮助他们调整到了护士台对面的床位上,便于我们就近照顾。在这里,为了改善大家焦虑的情绪,我们会带着患者跳操,陪着患者做起小游戏,将患者送上回家的大巴,挥手告别是我们的使命的终点。
听着她们述说她们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呈现了她们一幅一幅工作的身影。曾经的我们一起在病房嬉笑,她们是那么地年轻,那么地勇敢,现在她们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什么是为护理事业而奋斗。我挂下了电话,我思索了很久,我很担心她们,也很想念她们,但更期待着她们能够平安归来。
在抗疫的过程中每一位护士都不容易,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面对困难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守“沪”,我们终将迎来抗疫胜利的曙光。
方舱故事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寂静了上海这座大都市,而突然的电话也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接到医院的电话今天到医院集合准备出发方舱,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朦胧的睡意立马消散。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党员支援方舱的消息令我即激动又忐忑。作为一名年轻护士我对于胜任方舱工作感到忐忑,但是疫情当前能够与100多名医护前辈共同抗疫在前线又使我激动万分。
3月24日,经过了三天的学习之后,我们正式进入方舱。进入方舱最艰难的是最初的一段日子,防护服内燥热憋闷,N95口罩产生的缺氧感觉,面屏上难以抹去的雾气、一层层的手套阻隔了我与患者,这一切都使得原本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困难。最初进入方舱大家都很陌生,复杂的场馆,陌生的系统,焦虑的患者,都使我们每天高度紧张,在大家的摸索中,慢慢工作进入了正规,看着不断出舱的患者大家都感到非常欣慰。
仍记得第一天进入方舱我能感受到患者的紧张焦虑不安,随着方舱的工作进入正轨大家的心情也慢慢有了转变,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也慢慢有了阳光,早晨大家吃过早饭、做好核酸,会集中在一起就行晨间锻炼。尽管方舱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就像是一抹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为枯燥的隔离生活带来了希望。记得刚入方舱的时候,人员非常紧张,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加上穿着防护服,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在发放物资以及盒饭的时候,总会有一个穿着便服的身影穿插在大白中间,这是一名医生,因为确诊新冠被隔离,通过聊天我们得知他还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每次发放物资他都会过来帮助我们维护秩序,协助我们工作,闲暇时间他也会为病人义诊,给病人一些健康指导,每当他忙完,桌上的盒饭都凉了。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党员,所以每当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组织与我同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实际言行规范中。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也许我们普通人无法做出丰功伟绩,但尽自己的一份力就足够了。
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会有着意外,一次舱内巡视中我看到两位老师急匆匆向厕所方向跑去,我立马跟上赶去查看,一到厕所门口就看到一位阿姨倒在地上,意识不清,无法对答,先前赶来的老师立马让阿姨平卧,监测了生命体征,我与另一位老师从抢救室搬来了抢救车与氧气钢瓶为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路,经过15分钟的紧急治疗阿姨逐渐恢复了意识,我们与随后赶来的医生将阿姨运上平车转至抢救室继续治疗,这是医院经常碰到的场景,也是我们平时常做的工作,而防护服使我们原本简单的操作变得难以完成,沉重的氧气钢瓶,过大的场馆令抢救更加紧急,下班时我看到每一位护士额头都满是汗水,但收到病人情况稳定的消息后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方舱的一个多月中,我碰到了许许多多的病人,有人乐观,有人焦虑,有人很快就恢复了,有人始终没有好转,有人忧心家庭,有人忧心工作,有人在方舱中继续发挥余热,有人在方舱中病情加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需要我们付出耐心仔细交流、观察,与患者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不同患者不同的故事,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我身边不是新闻中冷冰冰数字,而是一个个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却因为疫情需要我们帮助的患者。在这一个多月中我学到最多的便是交流,通过与不同患者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即使在方舱他们的身份是患者,他们也愿意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这一份对生活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我。
在这段特别的日子中,我收获了很多,经历过最初与家人离别的感伤、面对疫情的迷茫与忐忑、奋斗多日不曾回家的压力,到现在的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回过头看这一切何尝不是份难忘的回忆。没有期待中的圆满。但是幸福一定不会缺席,疫情一定会尽快退去。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力量,我们必定胜利!
病房里的抗疫十二时辰
壬寅年,癸卯月,疫来沪。一声令下白衣战,君且具装赴疫关。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多,患者病情如云波,幸得白衣勇且谋。日夜兼程护平安,日升月落不敢歇。坚守岗位做先锋,不忘初心得始终。日夜辛劳度抗疫十二时辰。
辰时(7:00-9:00),及朝食时,一日之神启于此。
护士奔走于病房长长的走廊,手拖一车数箱繁食杂饮,一一核对饮食发于众患。口食补给非唯一途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许多药物治疗和静脉营养补给需在辰时完成。少顷,在护士们的巧手下配药完成。一时间,治疗车在走廊的滑动声、病房里的身份信息核对声、给予患者的安抚声、翻身检查皮肤需要用力时的加油声……不绝于耳,众妙毕备。虽感汗湿衣襟,但只要患者能早日康复,便觉一切值得。
巳时(9:00-11:00),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阿公阿婆巳时精神好,想要活动行动难,于是你扶阿公下床走,我拉阿婆做体操……以助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缓解久躺疲劳。同时不忘完成上午治疗,处理执行临时医嘱,巡视病房换补液,哪里有困难哪里帮,个个都是飞在病房间的翼精灵。医生也已具装进病房,一一查体问不适,患者安心住病房。
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患者餐后需小憩,饮水排毒不可弃。次日长期补液已摆好,患者体温个个测,下午治疗常牢记。查看物资有无缺,有缺及时申领补到位,以保患者需要时。接送出院患者的车常常下午来,我们将其一路送,或平车、或轮椅、或步行,嘱其回家多通风,患者及行李都消毒,核对信息送上车,患者一句“感谢您”,心中信念更坚定。换完床单臭氧消,保证新入有床睡。
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晡时申,急急逃生路上人;日出复日入,寝饭但默默。
小小活动后,晚餐适量吃。窗外日落愁绪起,归心似箭满面惆。晚餐后,随着夜幕降临,部分老年患者开始愁绪满面,感叹有家不能回,日复一日的在相对固定的空间里吃饭睡觉,犹如笼中鸟,想飞也飞不出去。这时,我们是唯一可以陪伴他们的人,走进病房,适当开导,用良好的心态共同战胜新冠病毒,指导同室病友互交流,同时多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熟知患者基础疾病,防止病情变化。
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日暮,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到亥时,夜已深,患者安歇入眠。走廊上以灯为蜡,以光为烛,以我们奔走的身影为焰,点亮着整个病区。常有急诊夜间到,马不停蹄收新患,问病史,问年龄,测温度,测血压,测脉搏,测脉氧,可以行走者我们引导至病床,无法行走者我们搬上床。安置病房做宣教,心理护理不会少。我们用心护,患者安心住。
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楼头夜班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出明;丑时思君枳壳怜,橘红灯挂蛇床前。
窗外灯火幽暗,夜色阑珊,轻风拂过梦境,万籁俱寂。如若无抢救患者,我们除巡视病房和少量的治疗外,都形单孤影坐在护士站看着秒针的跳动,小心谨慎听着任何细微的声音,毫不松懈的关注着任何动静。“叮”的手机铃声响,收到来自未眠患者的关心问候,一句5.12的“护士节快乐”,一句“心疼这么辛苦的你们”,一句“你们就像我自己的女儿”……打破了夜的寂静,温暖了整个原本些许凉寒的夜,心间跳起了愉悦的音符。
寅时(3:00-5:00)平坦气偏清,境界复深窔。
黎明,天色朦胧,尚未破晓。大地漆黑幽暗,天上微微发白。舒展舒展筋骨,即将迎来忙碌的早晨。按序放置核酸采样管、采样拭子、封口袋,备好采血管、采血针、消毒液,治疗车上整整齐齐,一切准备就绪。
卯时(05:00-07:00)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微光初现,来不及欣赏,忙碌的早晨从此刻开始。数十管核酸采样,数十管血液采样,数位一级患者的出入量,数位患者的体温、血糖、晨间口服药,运送标本……均聚于卯时。一些患者尚未苏醒,四轻入病房,急而轻的脚步丈量着爱的长度。7:00,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在走廊,白衣战士站在光下犹如天使降临,拿着出院通知单走入病房:“XX床,你今天可以出院啦,把出院信息表先填一下,出院办好后,调度室会通知疾控安排车来接,到时您就可以回去啦!”忙碌了十二时辰的我们,此时是最疲倦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时候,好的消息也在此时传入出院患者耳旁。
冠疫虐沪城,蔓延百姓惊。医护穿战袍,齐聚新冠点。十二时辰里,忙碌不曾停——安抚患者心,呵护患者身;病危时常有,医护齐心救;心电监护响,迅速冲病房;小时巡病房,时辰翻患身;随时换尿垫,时常清大便;防坠床、防跌倒、防压疮,患者渐康复,我心愈明朗。温暖的瞬间常发生,感动你我更奋进。历时两月抗疫,胜利的曙光已现,期待上海早日清零,我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我们战在“疫”起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再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来黎明的曙光。初春的申城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考验,逆行的白衣使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一线。有人不畏牺牲挺身而出,有人温暖人心如沐春风,有人不忘初心保存善良。越是危难艰险时刻,越映射出人性的光辉。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从不同科室汇聚成一个新的团队,我们来到老年医学中心(新冠治疗定点医院),虽然身处一个陌生全新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中,有惶恐、有不安,但是想着前方有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大家内心斗志昂扬,充满信心,我们克服各种困难,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遇到护理难题更是积极探讨和商议,贡献出最好的护理方案给到患者。我们临时组成的这个集体,每个人都积极主动,不分彼此,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在不知不觉点点滴滴中扭成这股凝聚力而感动。
我们曾护理过这样一对父女,父亲入院前有过跌倒史,只能长期卧床。刚入院时由于床位已满,安排的房间离护士台较远,而后正好有出院的病人,我们腾出一个离护近士台较近的房间,如此一来,如若有什么事,护士也可以更及时地给予帮助。她的女儿得知我们的举动后非常感动,一直不停的说谢谢,其实对于我们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对家属来说是特殊时期的一丝关怀。
这天,我们科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是个小女孩。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她的身边没有父母,没有亲朋好友,我们充当起了大姐姐,同病房的阿姨充当起了临时的干妈。看到小女孩自己一个人住院,同时还要兼顾学业,真的很难,照顾她就跟照顾自己女儿一样。于是三个阿姨围着一个女孩转,“来!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学习。”“来,果皮削好了,吃点水果吧。”“学习有什么不会的,来问阿姨,阿姨教你。”不凑巧的是,小女孩在这里遇上了生理期,护士姐姐提供卫生用品,麻溜的给小女孩换上了干净的床单被套。她的到来,激发了我们护士姐姐潜在的能量,在这股暖流的涌动下,小女孩也不再紧张焦虑,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孤单害怕,小女孩父母也不用担心了。
相隔一个病房,同样有一位特殊的小妹妹,她是只有17岁的小美妹妹,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由于父母无法陪伴,独自待在病房里。小美很内向安静,大家平时空的时候会关注群里小美的动态,陪她聊天开导她。每天晚上都会督促她按时服药,仔细检查舌下是否有藏药,有没有乖乖吃药。这天,小美告诉我们,她想吃些水果,可是在临时的病房内,并没有水果能提供,而且当时物资紧缺,大家身边几乎没有水果。当在我们的工作群里征集和询问后,终于大家凑出了四个苹果,我们便将这珍贵的苹果开了份特殊的“医嘱”,每天一个交到小美的手上。在医护工作者的帮助下,小美妹妹将要出舱了,她给我们留下了一封珍贵的感谢信,对我们而言,是被肯定和信任,使我们在护理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在微信里祝愿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永远健康、勇敢、开朗。
这世上可能没有超级英雄,我们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莹火汇聚成星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英雄,我们把初心写在青春里,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疫”生活
来老年医学中心已经一个多月了,闲暇时间回顾这一个多月,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对于我自己而言这是第一次一个人独自生活这么久,一个人独自享受着这份寂静。2022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从三月份开始疫情开始严峻但我们并没有因为疫情就放弃了我们的使命,我们依旧在岗位上发挥着光芒,照亮着那些病人。
那天还在睡梦中的我接到了护士长电话,大概意思就是病房现在要开始闭环,赶快从家里赶过来,简单收拾好行李赶往医院,到科室大门我的同事又和我说现在病房要合并,我们原地待命,中午便接到了要去老年医学中心的通知。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震惊,后面有点慌也有点害怕,这种不安的感觉持续了很久。
第一次接触防护服,穿上防护服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我被塑料纸包裹起来了,好闷哦!谁穿谁知道,太难受了!第一个礼拜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比较轻松收的都是一些无症状感染的,自理能力100分的患者。慢慢的就接到了要收亚重症患者,这也让我充分了解了亚重症。亚重症的患者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大部分亚重症患者高龄,合并很多基础疾病,沟通障碍,自理能力差。这些患者无疑增加了我们工作难度。大部分患者都是独居老人,没有陪护,刚开始病房还没有护工阿姨我们要给这些患者喂饭,换尿不湿,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在防护服的束缚下增加了很多难度。护理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还有治疗上的护理,越来越多的补液越来越多的泵,越来越多的高流量,百帕呼吸机,越来越多的抢救…奔溃过,很想哭,如果哭了口罩就湿了,又会增加感染分险,逼着自己放松,调整心态。慢慢的经历的多了,心态平和了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在老年除了技能和知识的提升也做了一些意义的事情。给百岁老人在病房里举办了迄今为止最难忘的一场生日。最终老人出院了,这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好的反馈,也增加了医生护士的信心,在严峻疫情形势下充分体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也会一直坚守下去,与这场疫情斗争到底。在疫情物资匮乏的前提下,我们用智慧完成了一些小发明,因为大家都知道在病房里收病人,送病人出院,拿药,送血,与医生沟通我们都需要用到手机,我们的防护服又没有口袋,为了节力我们用简易的密封袋和输液皮条做成了简易小背包,这样工作起来就方便很多,可以随时随地看消息,接听电话,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
这次老年之旅结认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相处的也十分愉快,从陌生的人到在并肩作战的队友。我们在一起,一同为了梦想而努力。我们在一起,一同尝尽人生百味。我们在一起,一同分享欢乐承担责任。
愿每位患者早日康复,愿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愿我们每个人最好防护…来,皆含笑,归,皆含笑!
蔷薇日记
我见证了
蔷薇的一生
蔷薇见证了
我们的战役
一
与蔷薇的初遇并不识得
抵达酒店已是夜中
青翠绿荫,幽幽蔚蓝
还有那一抹红屋顶
可曾想到墙间的蔓蔓织藤
窗外美景伴我渡过了方舱工作的适应期
陌生同仁已是战友
似乎一切都在忙乱中成形
二
阵阵清脆敲醒了昏睡的我
阴窒的雨幕蒙上心头
娇俏鸟儿也不愿清歌
墙边一抹粉意摄住我的心神
初蕊?蔷薇!
近期收治的新冠患者愈发危重
持续修正,随时待命已是常态
时尽三更,领队无法入眠
看不清前路,凝望那一抹昏暗思忖
三
起风了,暴雨将至
迷途的河流,寻不见那片海
绷紧的神经已不能承重更多
一场场与死神的肉搏
一次次呼喊生命的奇迹
我们亲历了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犹如深渊般窒息的一周
战友们已疲累不堪
我们来不及休整,来不及悲伤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再做些什么吧!
雨后艳阳将我引至窗前
那香惹蝶,焰烧春的盛景
看呐,这怒放的生命
骄然沐阳,艳丽初夏
潸然泪下
四
清风乍起,枝桠间流动着光影
林木丛在光海间烟幕笼笼
晚薇留恋,依依惜别
我们坚信苦难终会止于不懈的奋斗与热忱的心
苦难打不倒中华儿女
我们是时代的歌者
不歌颂繁荣,只为生灵赞歌
我们是身披纯白铠甲的战士
是通往生路的一道道微光
疫情过后,我会和亲朋好友再去走一走南京路
那位弥留的老人心念挂牵的南京路
那时的我们都已懂得
生命大美,终有一别
人间值得,只道无悔
抗疫风雨情
the love and ties
in Anti-epidemic
那一天
疫情
就这么来了
That day
The epidemic suddenly comes
With the unknown and the fear
疫区
就是战场
The epidemic area is like a war zone
Filled with smoke and despair
举国上下齐响应;
四面八方同涌动。
聚焦上海
The whole country responded together
Along with surge in all directions
Focus on Shanghai
万众一心
向来是中国人的法宝
Unity of heart
Has always been a magic weapon for the Chinese
隔着山
隔着海
隔着那方寸的屏幕
我就这么看到了你
轻声慢语是你的性格
白衣白裙是你的特色
救死扶伤是你的天职
护理病人是你的职责
Across the mountain
Across the sea
Across the square inch of the screen
I see you
Speaking softly and slowly is your character
White dress is your signature
Healing the wounded and rescuing the dying are your duties
Caring for your patients is your job
你赋予了患者无私的爱
你把青春化作奉献的火
You give your patients selfless love
You turn your youth into the fire of dedication
你是我的亲人吗?
Are you my kin?
因为似乎只有亲人才能为家人奋不顾身
隔着防护服
你在微笑着
你的微笑在分散病人的恐惧与痛苦
当你奔波于病房之间忙碌抢救病人
你依然保持微笑
Because it seems that
Only the relatives can be desperate for the families
Through the protective suit
You're smiling
Your smile spreads out the patient's fear and pain
When you rush between wards to save patients
You still keep smiling
无论你在何方
无论你在何处
只要你身穿那件白色的工作服
你一直保持着微笑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No matter when it is
As long as you wear that white overalls
You keep smiling
重重的隔离
驱不散朋友的牵挂
厚厚的防护
隔不断亲人的期盼
Isolation by isolation
Could not drive away a friend's concern
Protective suit by protective suit
Could not separate the relatives’ care
匆匆的脚步
伴随你忙碌的身影
甜甜的微笑
袒露你火热的心肠
In a hurry
With your busy figure
Sweet smile
Show all your fiery heart
你们虽然是一棵棵小草,
虽然无名
虽然渺小
但你们从没有放弃过追求
Although you are hits the grass,
Although unknown
Although tiny
You never give up on your pursuit
你们有着崇高的信念,
有着不移的人生坐标
You have high beliefs,
And the firm life coordinates of life
你们奉献着
只为了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You give
Just for others to live a better life!
最可爱的人们啊!
你们用对生命的爱
实践着当初的诺言
The most lovely people!
You use your love for your life
Live up to the original promise
你们用温柔的话语
激励人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You use gentle words
Encourage people with the confidence to overcome the disease!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供稿:上海市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护理 服务队中山医院分队
审阅:庹焱
版式、图片、文字编辑:顾佳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