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深陷“红海”之争?差异化是竞争胜出关键
化疗抗癌,常常是癌细胞正常细胞一起消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抗体(靶向)药物,能够精准找到肿瘤靶点,但有时战斗力却不尽人意。
要是在抗体药物上安上化疗药物“弹头”,是不是就能更精准地打击癌细胞?
一、ADC药物潜力无限
1913年,化疗之父、诺贝尔奖得主Paul Ehrlich教授首次提出“魔力子弹(magic bullet)”的概念,即将细胞毒性药物安装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定向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害人体正常的细胞。目前已经上市的ADC药物就是依据该理论。
ADC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由单克隆抗体(mAb)、偶联链(linker)和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三部分组成。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分5步:1)DC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2)ADC-抗原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内化;3)ADC在溶酶体中降解;4)细胞毒性载荷(药物)释放并发挥作用,DNA和微管蛋白破坏;5)靶细胞凋亡。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1]
相比于化疗药物,ADC的抗体端提供靶向性,毒副作用更小;相比于单抗和靶向小分子药物,ADC药物的靶点选择性更多,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更强,疗效更优。
此外ADC药物是由三部分偶联而成。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和其它部分进行偶联,创造出诸如小分子偶联药物、多肽偶联药物、核素偶联药物等全新的技术形式。在研发端的体现就是可以持续通过“组合”,迭代出新的产品扩充研发管线。
上一个像这样引发无穷想象的药物还是PD-1单抗,这款生物药时代首个平台级产品创造了K药、O药这两个百亿美元级的重磅产品,也催生了像百济、信达等一批市值过千亿元的国内创新药企龙头。这让药企们看到了下一代平台级产品的希望。
二、全球已获批的ADC药物
自第一个ADC药物Mylotarg ®(gemtuzumab ozogamicin)于2000年获得FDA批准以来,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共有14款ADC药物获批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此外,目前还有上百个ADC药物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
图源:网络
以下重点介绍5款:
1、“死而复生” 的Mylotarg
Mylotarg是全球首个上市的ADC药物,在2000年5月17日被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首次复发、60岁以上、CD33+、不适合细胞毒化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但随后的SWOG106研究中发现Mylotarg治疗组有严重的致命性肝损伤,辉瑞在2010年6月宣布将Mylotarg自主撤市。
之后,在2017年9月1日,以降低剂量的方式被FDA批准重新上市(9 mg/m2调整为3 mg/m2)。
2、CD30阳性淋巴瘤的王牌Adcetris
Adcetris是迄今为止血液肿瘤领域最成功的ADC,于2011年8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它不仅是第一个特定用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新药,还是过去近40年以来FDA批准的第一个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用药。
其获批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从发展历程来看,该药主要围绕这两个适应症不断深耕,并成功地从二线拓展到一线。
3、拔得乳腺癌头筹的 Kadcyla
Kadcyla是首款被批准用于实体瘤的ADC药物,也是中国首个上市的ADC。该药于2013年被FDA和EMA批准用于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一直是医药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众多药物中,最先有所突破的就是Kadcyla。
在FDA批准的ADC药物当中,Kadcyla的市场效益表现最佳,2021年以19.82亿瑞士法郎位居ADC药物销售业绩第一位,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这一适应症的驱动。不过其2022年将面临Enhertu在二线乳腺癌适应症上的竞争,增长趋势或许会进一步放缓。
4、敢于与Kadcyla正面PK的Enhertu
2019年12月,Enhertu被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已经接受过2种以上HER2靶向疗法的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Enhertu由第一三共公司独有的DXd技术平台设计开发,阿斯利康于2019年3月以高达69亿美元的免疫肿瘤学合作加入,共同开发Enhertu,让其名声大噪。
其他实体瘤方面,Enhertu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效果。2021年1月,FDA批准其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Kadcyla在乳腺癌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胃癌、NSLCL等试验却频频失利,而最有潜力弥补这个遗憾的,或许要留给同类品种Enhertu了。
5、三阴乳腺癌的新希望Trodelvy
Trodelvy于2020年5月被FDA批准,2021年获得EMA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是全球首个TROP-2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疗法。且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时,与标准治疗相比显著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疗法。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疾病,约占全球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在过去20多年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一直没有改善,亟待开发新的有效治疗方案。Trodelvy所靶向的Trop-2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有90%左右的中高表达率,绝大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都可应用,无需在应用前检测患者的Trop-2是否表达。该药在上市的头两个月就达到了2010万美元的净销售额。
三、国内外药企争先布局
受全球创新浪潮的冲击和ADC药物的更新迭代,全球ADC药物的研发热情高涨,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相继奔赴ADC药物创新的战场。
国外如Seagen、ImmunoGen、ADC Therapeutics、Bristol Myers Squibb Co.、Synaffix等。不止国外,国内越来越多药企也在加紧ADC药物领域的布局。如恒瑞医药、云顶新耀、荣昌生物、豪森药业、石药集团、基石药业、齐鲁制药、百奥泰、多禧生物、东耀药业等。
国外企业:Seagen
全球已上市的14款ADC药物中,Seagen参与研发的占4 款。公司目前共有11款潜在新药在研,已上市的4款也正在积极拓展其他适应症,另外还有14款和其他跨国公司合作研发。
Seagen公司的前身是西雅图基因公司,现已发展成业内最大的Biotech之一,市值达260亿美元。
第一三共
目前,第一三共公司的ADC管线包括9款ADC药物,其中6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涉及多个癌种。每一个ADC都是使用Daiichi Sankyo专有的DXd ADC技术组成,包括单抗、GGFG和Dxd三部分。
2021年12月,第一三共公司宣布,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全球在研HER3 ADC项目极其稀少,Patritumab deruxtecan目前处于II期阶段,进度最为领先。
ImmunoGen
ImmunoGen自1981年成立以来,深耕在ADC赛道上已经41年,属于国际上最早研发ADC药物的企业之一,受到国际行业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的认可。
其在研的管线中有4款ADC, 进展最快的为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IMGN853)。2022年5月24日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已获得FDA受理,用于单药治疗叶酸受体α(FRα)高表达的铂耐药卵巢癌,并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国内企业:
荣昌生物
2021年6月,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国产ADC药物。
荣昌生物具备独有的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偶联药物平台和双功能抗体平台,目前列为国内ADC药物开发企业“第一梯队”,涵盖ADC药物发现/优化、工艺开发、分析开发和生产,在研药物涵盖了HER2、间皮素、c-Met三种靶点,并申报了双功能细胞毒素、连接子等多项专利。
目前4款ADC产品在研,1款已和Seagen展开合作,以26亿美元将维迪西妥单抗在美国的研发、商业化达成协议,成为国产ADC海外授权第一例。
云顶新耀
云顶新耀的全部产品管线均来自license in,共有8款产品,涵盖肿瘤、免疫、心肾和感染性疾病4个领域。2019年4月云顶新耀与Immunomedics(IMM.US)订立许可协议,以成交额8.3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Trodelvy在大中华区、韩国和某些东盟国家(不包括日本)等东南亚地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成为当时大中华地区最大一笔单一资产许可协议。
公司基于全球授权许可获得后期阶段的在研管线,成功率高,无需负担前期研发投入。
东耀药业
东曜药业是国内进军ADC领域最早的企业之一,也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集单抗与ADC药物于一体的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其自研的SKB264和TAA013(预计2023年初前后上市)有潜力成为该靶点该适应症的首个国产ADC。
除了荣昌生物上市的维迪西妥单抗,东曜药业的TAA013是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的ADC产品中唯一进入临床III期的ADC产品。公开资料显示,TAA013的对标药物是首个实体瘤领域ADC产品Kadcyla。
四、ADC药物潜力无限
随着ADC药物技术变革,抗体精准靶向,毒素药效更强,链接子定点偶联技术进一步优化,未来这一产品的渗透率会进一步增加,市场规模会持续增长。据Grandview数据,预计到2025年,ADC产品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211亿美元。
图源:网络
不过,随着ADC赛道逐渐拥挤,让业界担心ADC会重蹈PD-1的覆辙。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先发优势将会使企业获得市场优势,但最终若想胜出还需要产品、团队、政策等多方因素权衡下的结果。
不可否认是的是,ADC药物肯定是今后药企的必争之地,伴随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未来还会有更多竞争和产品涌入,竞争就日趋激烈。
如何避免出现严重内卷,是药企从该领域脱颖而出的关键,而选择差异化的靶点,则是药企能够突围的最关键要素。
参考资料:
[1]Chc A , Pss B , Wdf A .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or cancer[J]. The Lancet, 2019, 394(10200):793-804.
声明: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系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盛杰医药立场,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