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胡鹏教授:“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关注、治疗刻不容缓

2022-06-24 09:38   肝胆相照平台

为帮助学界和业界同仁及时了解最新、最热的肝病领域学术研究进展和动态,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联合肝胆相照平台特别打造全新栏目--“沐语新声”。

引言

近年来,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均已逐步放宽。2021年,中国慢乙肝领域首个原研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艾米替诺福韦(TMF)上市,为广大慢乙肝患者带来新选择。我们欣喜的发现,中国肝病/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诊疗理念等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帮助学界和业界同仁及时了解最新、最热的肝病领域学术研究进展和动态,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联合肝胆相照平台特别打造全新栏目--“沐语新声”。

“沐语新声”第三期,我们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鹏教授,对“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的危害与治疗进行观点分享,快来看看吧~

肝胆相照

何为“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

胡鹏教授:近期,在慢乙肝领域,“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引起普遍关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分为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再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期。

上述分期是按照HBV DNA和ALT水平划分的,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有少数的患者并非完全符合上述分期,我们把这部分人群称为“不确定期”。具体定义为:未经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随访1年,其HBV DNA和ALT模式不同于4个传统的慢性HBV感染分期。这部分患者可能是ALT水平符合,但其他指标不合符,或者HBV DNA水平符合,但ALT水平不符合上述分期。

肝胆相照

为什么要格外关注“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

胡鹏教授:“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按照现有数据,包括我们自己的数据,占比并不小,将近30%~40%的患者属于“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

研究发现,对于真正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其病情相对稳定,未来疾病的发展也比较稳定。而“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经过随访发现,其五年、十年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比真正的免疫耐受期患者高出很多,进展风险可能高出5~10倍。

最新发布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指出:对于随访1年以上,HBV DNA和ALT模式难以确定的未经治疗的“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载量,减少或延缓患者未来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

肝胆相照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有哪些新药物可供选择?

胡鹏教授:目前慢乙肝领域,已上市能够应用于临床的新药并不多,主要是去年在我国上市的艾米替诺福韦(TMF)。TMF是在替诺福韦(TDF)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所形成的全新化合物。在体外研究中,TMF的抗病毒活性远优于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在TMF III期临床研究中,我们看到,TMF抗病毒的效力非常好,同时安全性也非常理想,已进入我国慢乙肝领域抗病毒治疗的一线核苷(酸)药物序列。

此外,TMF的长期疗效,96周的数据也让人感到非常惊艳。根据96周数据,TMF的治疗效果并未打折,反而部分数据显示,患者不仅抗病毒应答效果更佳,ALT复常率也更出众。

众所周知,在抗病毒的过程中,不只需要抑制病毒,肝脏炎症的改善也非常关键。在ALT复常评估标准非常严苛(ALT正常值上限:男性35 IU/L、女性25 IU/L)的情况下,观察至96周,我们看到,尽管用药时间延长,但TMF的安全性依旧良好,治疗效果和患者病情改善也都非常出色。

肝胆相照

我们了解到,目前TMF也参与了一些其他的临床研究,比如由您牵头的对慢乙肝低病毒血症(LLV)人群的研究,这是怎样的一项研究呢?将TMF纳入研究范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胡鹏教授:LLV是现阶段临床治疗中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既往我们更关注初治人群,经过长期治疗后,一个新问题凸显出来:在排除依从性和耐药突变后,部分患者(约30%左右)即使使用一线抗病毒药物,采用高敏的检测方法,其HBV DNA始终可被检测到,但水平较低(<2000 IU/mL),也就是存在LLV。LLV状态如果长期持续,未来患者肝脏疾病进展风险、肝纤维化进展风险都会增加。从远期看,患者发展为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失代偿、肝癌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如果LLV患者本身存在肝硬化基础,未来发生肝癌的风险远远高于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

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牵头了一项研究,对LLV人群,希望通过改变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病毒学应答。

那么,怎么改变治疗方案呢?我们就想到了TMF。TMF基于化学结构的改善所体现出来的抗病毒活性非常强。如前所述,TMF抗病毒活性远超TDF和TAF ,那么,排除耐药和依从性后,对于恩替卡韦(ETV)经治,疗程超过一年,高敏HBV DNA仍可检测到,但<2000 IU/mL的患者,换用TMF治疗,去观察患者的病毒抑制率、ALT复常率是否能得到提高,肝纤维化是否能得到改善,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是否能够降低,这是我们设计该研究的初衷。

肝胆相照

在您看来,TMF的上市对我国慢乙肝患者而言,有哪些意义?

胡鹏教授:TMF的上市,对于患者来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治疗层面,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多了一种选择,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三种一线药物,就可能出现上述LLV的问题。而一旦出现新的问题,临床医生应对的策略非常有限。所以,多一种选择,就多一种治疗方案,甚至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治疗方案。

第二,从目前的数据看,TMF体外显示出的抗病毒活性非常强,未来病毒变异出现耐药的风险会更低。现有数据已经明确,ETV经过长期使用后,病毒变异和耐药位点突变的概率在增加。未来,这个问题有望随着TMF的使用而得到更好的改善。

第三,现有数据(包括TMF III期48周数据、96周数据)显示,TMF的安全性非常好,虽说现在慢乙肝一线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总体上都很好,但TMF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的长期使用具有更好的保障。

第四,TMF是我们民族企业研发的I类新药,也印证了我国民族企业在慢乙肝领域的研发能力已处于领先水平,相信在未来能有更好的产品,服务和帮助我们广大的慢乙肝患者。

专家简介

62311655337450210

胡鹏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第五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

▪中国政府赴巴勒斯坦抗疫医疗专家团团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治疗,TMF,抗病毒,HBV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