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多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者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
赵女士,28岁,一个月前就经常腹胀不适,自感乏力,且午后明显。夜间出汗较多,无胸闷、心慌及气短;食纳较差,无恶心、呕吐。
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中药治疗一周,症状无明显改善,且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多发生在午后,无寒战及高热,也无咳嗽、咳痰。
后前往上级医院就医,体格检查显示腹部触诊柔韧感,左下腹部压痛(+),腹水征(+),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疾病概述
结核性腹膜炎多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者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
在我国,本病患病率虽比解放初期有明显减少,但仍不少见。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女性较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
大多数结核性腹膜炎是腹腔脏器如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等活动性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侵及腹膜引起。
少数病例可由血行播散引起,常见的原发病灶有粟粒型肺结核,关节、骨、睾丸结核,可伴有结核性多浆膜炎等。
病理分型
因侵入腹腔的结核菌数量与毒力及机体免疫力不同,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3种。
渗出型(腹水型)
特点: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有许多黄白色或灰白色细小结节。腹水少量至中等量,呈草黄色,有时可为淡血性,偶见乳糜性腹水。
粘连型(增殖型)
特点:大量纤维增生、腹膜增厚、肠袢粘连;肠管受压亦致肠梗阻,多由渗出型转化或直接形成。
干酪型(小房型)
特点:干酪样坏死为主要病变,肠管、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内其他脏器之间相互粘连,分隔成许多小房,多由前两型转化。
有时上述三型可同时存在,称混合型。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象、红细胞沉降率与结核菌素实验
部分病人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干酪型病人或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时,白细胞计数增高。
多数病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作为活动性病变的指标。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有助于结核感染的诊断。
2
腹水检查
多为草黄色渗出液,少数为淡血色,偶见乳糜性,比重一般超过1.018,蛋白质含量在30g/L以上,白细胞计数超过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但有时因低清蛋白血症或合并肝硬化,腹水性质可接近漏出液。如果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提示细菌感染;若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
腹水浓缩找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培阳性率均低,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则可达50%以上,但费时较长。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磁共振可见增厚的腹膜、腹水、腹腔内包块及瘘管。腹音X线平片可见到散在钙化影,为肠系膜淋巴结钙化。
胃肠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征象,对本病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4
腹腔镜检查
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聚集的灰白色结节,浆膜浑浊粗糙。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此项检查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病人,禁用于腹膜有广泛粘连者。
作者介绍
黄剑平 副主任医师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消化科 简介: 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入职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消化内科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消化内镜方面的工作,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尤其胃肠道疾病内窥镜下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 消化道疑难杂症的诊治以及胃肠道疾病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包括消化道早癌的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ESD治疗及STER术,贲门失驰缓症的POEM治疗,胆道及胰腺疾病的ERCP治疗,难治性消化道狭窄的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胃造瘘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