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简称骨松) 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
在床上翻个身,肋骨就骨折了;公交车上颠一下,椎体压缩性骨折;轻轻摔了一跤,股骨颈就断了。骨折后,许多老年患者只能长期卧病在床,容易引起肺炎、褥疮、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加剧老年患者死亡风险。而这一切的起因就是骨质疏松症。
发病高、危害深 患者多为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症 (简称骨松) 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据报道,我国有8000万骨松患者,其中绝经后女性占九成。约1/3的50岁以上女性和超过半数65岁以上女性患病,人数非常庞大。”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谢忠建教授告诉记者。
谈及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发的现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艳格教授介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骨量加速流失;女性怀孕、哺乳时,孩子的骨骼发育完全来源于母亲提供的钙质等营养,这些特殊的生理状况决定了女性更易患骨松。
骨松的最大危害在于其导致的脆性骨折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患上骨松后,老年人就像搪瓷杯,一摔就碎。有的患者因为骨折部位不能进行人工骨骼置换,只能瘫痪在床。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以及患者和家庭所承受的痛苦,都是十分巨大的。”谢教授表示。
非衰老必经过程 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我国民众对骨松的知晓率普遍较低,误认为骨松是衰老的必经过程。“其实,骨骼和牙齿类似。牙齿若护理得当,八九十岁时都不会脱落;骨骼保护得好,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也就不易发生。”谢教授告诉记者,由于认知偏差,多数骨松患者直至发生骨折才来就诊。
患者及公众对骨松治疗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单纯补钙就能治疗骨松。“当我向确诊患者建议用药时,他们常常会说‘我吃药了’。追问之下,吃的却只是钙片。”为患者科普骨松规范诊疗知识,已成为了孙教授的日常。
据了解,目前在骨松诊疗领域已涌现了不少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质药物,根据药物机制可分为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单抗类生物制剂)和促骨形成药物。
亟待完善防治体系 守护患者骨健康
“骨松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已成为一项很大的挑战。和其他慢病一样,骨松是需要长期治疗与科学管理的。然而由于许多患者往往一次性就诊开药,药用完后就没了下文,导致骨松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谢教授表示,理想的骨松疾病管理是医务人员能主动联系患者,从而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要完善骨松的分级诊疗体系,畅通上下转诊渠道。这就要求基层医生对骨松有一定的诊疗能力,及时将有需要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患者在上级医院接受诊疗并开具药方后,由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对患者的连续性药物治疗、随访及康复管理。
孙教授也表示,基层医疗机构在骨松患者长期管理上有其显著优势,近年来骨松的基层规范化管理已受到许多专家的重视。2020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牵头制定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为社区医院骨松筛查、患者诊治和管理提供了指导。“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探索骨松社区管理中积攒了十多年的经验,我们开展的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发现,在社区管好骨松不仅可行,而且有效。无论是骨密度‘保值’还是避免脆性骨折,我们社区管理的患者情况要优于对照组。”
“然而,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和药物等方面,仍有待改善。事实上,无论是基层医生还是三甲医院的专家,都希望给患者提供同质的诊疗服务,药品就是同质化治疗的重要因素。”孙教授表示,基层医疗机构药物配备受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影响较大,如果药物未纳入基药目录,在基层使用会受限,患者在基层长期就诊的依从性肯定会降低。“因此,从基层医生角度出发,我们特别希望为社区患者提供和大医院同等的药物选择,真正实现优质医疗保障。”
谢教授也表示:“很多像骨松这样的慢病,都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诊疗,患者不必奔波往返于大医院,既省时省力,也能更合理地实现医疗机构职责分工,形成良性的诊疗体系。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要有足够的诊疗水平和优质药物供应。此外,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多学科的医生都参与到骨松诊疗的培训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