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肠梗阻,河北一出生36天婴儿在5月28日凌晨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疑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发病身亡。
因为肠梗阻,河北一出生36天婴儿在5月28日凌晨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疑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发病身亡。
图源:河北日报微博
大致的事情经过是:
5月28日,因孩子出现吐奶、食欲差问题,家属带着患儿前往医院就医,凌晨两点到达医院后,因有发热症状,急诊拒收。
02:50分医生接诊,说有发热症状,需要入住方舱。
04:15分进入方舱本以为孩子能得到治疗可医生却告知需要等到白班医生上班后才能进行治疗。
当时给出医疗诊断为:
1、腹胀待查:小肠结肠炎?
2、肠梗阻。
病情评估:病情平稳,活动自如,无营养不良,生命体征尚平稳。
但到7时50分左右,婴儿口鼻涌出粪便出现休克状态,家属前后11次请求治疗,均只得到医生“需等待”的回复。
并医生以没有核酸报告为由,拒绝将孩子转入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期间医生始终未按照新生儿肠梗阻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直到9:09才进行了下胃管操作,9:21给予灌肠操作,此时距离医院接诊时间已过去6个多小时。
至11时51分左右,核酸结果已出,经医院领导联系后,婴儿转入PICU,经过19小时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
事情发生后,经过媒体发酵。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发布说明:「近日个别媒体发文,就一名患儿在我院诊治发布有关报道,医院高度重视,对事件展开专项调查。经调查,患儿于2021年4月23日出生,生后3天到我院就诊,被诊断为疑似先天性巨结肠,低蛋白血症住院治疗17天。5月28日凌晨因腹胀、发热再次到我院诊疗,患儿病情进展较快,病情危重,虽经积极治疗、抢救,仍不幸于5月29日7:24分死亡。对此,我们深表遗憾!」
同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表示:2021年6月,患儿家属向属地法院起诉,2022年5月医学会召开了医疗事故鉴定会,并出具鉴定结果,目前该案件仍在审理中。
图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网
但家属方表示:“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鉴定结果虽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但省二院却承担次要责任,我们负主要责任。石家庄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及相关鉴定专家枉顾事实依据,颠倒黑白,避重就轻,公然在医疗事故鉴定中袒护省二院,毫无公平公正可言。对石家庄市医学会判定结果,我们坚决不认可。”
图源:患儿家属微博
生命至上,因核酸报告延误治疗导致患者死亡的事情为何还在屡屡发生?除了新冠,其它都不是病?但愿疫情早日结束,但愿每个急症的患者能被及时医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