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的风险分析
据日前发表在Int J Cardiol Heart Vasc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中,颅内出血(ICH)后恢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严重血栓事件(STE)和严重出血事件(SHE)的风险;此外,与华法林相比,直接口服抗凝剂(NOAC)与较低的STE风险相关。
ICH后重启抗凝是一个临床难题,由于缺乏相关指南,导致ICH后的抗凝治疗决策存在很大差异。本队列研究通过使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索赔数据库2002年至2017年间的登记数据,对近期发生ICH的AF幸存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抗凝治疗对韩国AF患者STE和SHE风险的影响,以及NOACs和华法林治疗的疗效差异。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对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非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
在4,964名参与者中,分别有878名(17.7%)和2,070名(41.7%)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STE:HR 0.385,P<0.0001;SHE:HR 0.578,P<0.0001)或抗血小板药物(STE:HR 0.545,P<0.0001;SHE:HR 0.637,P<0.0001)使用者的STE和SHE风险均低于非抗栓治疗者。ICH后6-8周重启抗凝治疗呈现的全因死亡风险趋势最低(HR 614;P=0.0552)。
然而,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者之间的STE/SHE风险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与华法林相比,NOAC与STE的较低风险相关(HR 0.263;P<0.0001)。
参考文献
1.Liu X, Feng S, Chen Z, Zhou Y, Yin K, Xue Z, Zhu W. Is the Risk of Diabete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With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 Compared to Warfarin?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 May 19;9:874795.
来源:心关注
排版:医心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