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在纪念第11个世界献血者日之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立了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以高质量医疗服务降低心血管手术患者输血,实施无输血手术。
世界献血者日
2022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
今年的口号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
旨在感谢全世界的无偿献血者,让更多公众认识到定期参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强调坚持无偿献血以保障血液充足和安全供应的必要性;建立国家血液供应保障体系,呼吁社会公众广泛支持、参与无偿献血。
贡献热血力量,传递生命希望
阜外人踊跃投入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近三年来,共计171名阜外职工参加院内无偿献血,全血血量达35200ml,其中多人献血量达400ml,共27人五年之中献血三次。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吕建华每年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2020年单采血小板献血6次,共计6.5个治疗量;小儿心外科一病区芮璐在院内10年献血5次,每次献血量达400ml。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得知北京用血告急时,医院许多职工主动报名并参与义务献血,在特殊时期用“热血”传递真情大爱、述说团结同心。阜外已连续三次(2012-2013年度、2014-2015年度、2016-2017年度)获得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
节约安全用血,改善医疗服务
与其它疾病手术种类相比,心血管手术用血量位居所有手术类型首位。由于血液资源短缺,寻找节流措施成为一个国际难题。阜外始终秉持“品质”与“创新”,将科学、合理用血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坚实有力地走在节约安全用血、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的道路上,让流淌着无数献血者爱心的“暖流”真正用在刀刃上、针尖上。
2009年至2021年,13年来阜外医院心血管手术平均红细胞用量下降68.6%(从3.5单位降到1.1单位),平均血浆用量下降80.8%(从400ml减少到77ml)。如果以2008年的平均用血量计算,通过实施综合的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措施,阜外医院共节约红细胞约30万单位,节约血浆约3200万毫升。同时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和并发症连续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既为患者解除了病痛,节约了血液资源,同时使患者获得更佳临床结局。
2009年,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实施心血管手术患者血液管理。胡盛寿院长提出将输血作为心外科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之一,并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模式。
图:2011年初,胡盛寿院长在全院医师大会上做合理用血动员
节约安全用血成效显著
我院自2009年实施多学科血液管理,13年来,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增长近100%,手术平均红细胞用量下降68.6%,平均血浆用量下降80.8%,连续10年自体输血量超过异体输血量。目前,我院已用自体输血替代了大部分异体输血,2021年自体输血率为56.5%。
2011年2月23日,原卫生部医政司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向全国介绍和推广阜外医院多学科患者血液管理经验。
图:2011年2月23日,原卫生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现场
2014年6月14日,在纪念第11个世界献血者日之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立了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以高质量医疗服务降低心血管手术患者输血,实施无输血手术。
图:2014年6月14日国际献血者日,阜外医院成立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
技术创新支撑“无输血”
医院自主设计研发的迷你新生儿和婴儿型管路、全程血液回收装置、持续动静脉血气检测仪等均在成人与患儿的手术中运用过,使输血率和输血量大幅下降,此外,针对治疗危重心血管病、复杂先心病和新生儿肺动脉闭锁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控制术中出血或避免不必要输血。
2022年,阜外医院牵头制定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遵循“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和多学科协作”三大原则,强调防治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积极应用减少手术出血和失血的技术以及适合的自体输血技术、严格遵守异体输血适应证等,目的是让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
资料来源:医务处、输血科
编辑整理:党委办公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