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活动是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的重要保障
公立医院最大的能力是融资能力,筹资是融资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医院资金活动的起点和经济运营的基础,保证正常医疗活动和经济运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医疗收入,二是筹资活动。本文重点分析筹资活动:
一、加强筹资风险的预警控制
通过对筹资规模与医院经济运营的适应性、筹资成本的高低、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成本与收益的匹配性进行重点分析,评估筹资面临的风险大小及可控程度。可以决定医院能不能顺利筹集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资金,能以什么样的筹资成本和风险筹集所需资金,以及资金的最终使用效益如何。医院既要保持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以防范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风险,又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以补偿高昂的筹资成本。
医院要防止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目标,饮鸩止渴,背负沉重的财务风险,经济运营难以为继。较低的筹资成本和风险、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防止医院的财务风险压力,有序追求长期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较高的筹资成本和风险、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造成医院运营压力增大,风险难以控制。
二、关注筹资风险的关键点
一是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审批制度,严格审批程序,防止一人拍板是筹资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二是财务部门或运营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具体筹资计划,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和筹资额度。三是公立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报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借款具体审批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批准后医院要签订筹资协议,明确权利义务,保证筹资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
三、强化筹资的业务流程控制
医院根据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资金成本与使用效益,按照业务流程中不同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同的筹资方式,针对性地控制筹资活动。具体业务流程是:筹资方案的提出、论证、审批、编制与执行、监督与评价。
一是由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运营和资金状况,以及预算提出筹资方案,包括筹资额度、形式、利率、期限、用途等内容。二是坚持可行性论证是筹资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开展战略性评估,控制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给医院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进行经济性评估,分析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所需资金,筹资成本是否还有降低空间,是否还有更好的筹资方式,筹资期限是否经济、合理,利息及金融服务费用是否在医院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经济性评估是否结合收益与风险进行;分析筹资方案利率、汇率、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走势面临的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三是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在医院内部按照分级授权审批原则进行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审批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决策,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和党委办公会议审议。四是由财务部门根据审核批准的筹资方案,编制详细的筹资计划,按照相关程序筹集资金。五是加强对筹资活动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确保款项的收支、本金和利息支付等符合有关规定。筹资活动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筹资后评价,严格控制违规现象。
四、充分发挥会计控制作用
加强筹资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筹资业务的记录、凭证和账薄。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筹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准确进行资金核算与本息偿付,维护医院社会信用,而后者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定性指标。
一是医院根据年度预算拟订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和偿债能力,加强风险评估。二是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通过银行借款方式筹资的,重点关注利率风险、筹资成本、偿还能力以及流动性风险;明确借款规模、利率、期限、担保、还款安排、相关的权利义务和约定责任等内容;合理筹划资金的利率和期限结构。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筹资的,重点关注筹资额度、敞口管理费、手续费及贴现率等。三是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防范和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按照合同约定的本金、利息、期限、汇率及币种,准确计算应付利息和手续费,与银行核对无误后按期支付。四是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等业务,定期与银行进行账务核对。财务部门需要将与筹资活动有关的重要资料,如合同、协议、凭证等,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以备查用。同时,编制贷款申请表、内部资金调拨审批表等,严格管理筹资程序;通过编制借款存量表、借款计划表、还款计划表等,掌握贷款资金的动向;定期与银行进行账务核对,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与安全使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