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CCI | 罗兰、杨焱钦:有幸相伴,与CCI共成长

2022
06/13

+
分享
评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A-
A+

我与CCI

CCI星火起步,蓬勃发展,在所有参与者和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标杆。为传播CCI创新精神,发挥CCI创新价值,特开设“我与CCI”专栏。专栏将通过专访与CCI有浓厚渊源和情谊的专家,分享他们与CCI同成长、共进步的故事。


本期访谈嘉宾CCI秘书处前成员,CCI创新学院第三期-第五期班主任罗兰及前高级项目经理杨焱钦。


 
作为CCI发展过程中的一线服务者和协作者,曾经担任创新学院第三期至第五期班主任的罗兰和以高级项目经理身份加入CCI的杨焱钦,对CCI的壮大有着一致的自豪感和骄傲感,并感恩有幸能与CCI相遇并同行。在陪伴CCI成长的数年时间里,她们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以下是她们和CCI的故事以及想对CCI说的话(   为方便阅读,本文对原采访做了不更改原意的编辑)。

 

成为CCI一线服务者和协作者


 
罗兰:2017年12月23日,为搭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葛院士联合全国16位院士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2018年,我有幸作为最早的运营团队成员之一加入了联盟。彼时正值CCI第三期创新学院招生之际,联盟作为创新学院的主办方之一,参与了创新学院的前期招生和服务工作。
刚开始创新学院由其他同事负责,但当我看到创新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导师阵容后,内心十分向往,希望能够一起参与服务和学习。经过前两站创新学院的旁听,我对CCI基于Biodesign的课程体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印象深刻,这是在其他培训中没有见过的。每参加完一站,我都感觉如获至宝,心里默默希望下一站还有机会可以一起学习。 
非常幸运的是,从第三站开始,我正式担任了第三期创新学院班主任,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以后终于可以每一站都参加了,内心非常激动。从深圳站开始,我正式参与了CCI创新学院的策划执行工作,并由此开启了在CCI近4年的服务之旅。
杨焱钦:从小我就敬仰“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大学虽然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山大学,但可惜与医学院擦肩而过。硕士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医疗器械工作,手术跟台、与医生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及改进器械,让我感受到,虽然没有成为医生,但同样成为了帮助患者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CCI在上海招募项目经理。彼时,在工作中偏“学术派”的我,正在考虑职业转型。这个机会,仿佛开启了新世界大门,CCI正在做或想去做的每一件事,都强烈地吸引着我,既是我的擅长、我的兴趣,又是我的向往。
印象很深刻的是,面试在中山医院沈雳教授的办公室进行,面试官除了沈雳教授,还有吴轶喆老师,我有些许紧张,本来我平时语速就偏快,紧张了更快。后来听说,面试后两位面试官还有疑虑,“小姑娘那么‘能说’,会不会不靠谱?”很幸运,我最终加入了CCI,并很荣幸地为CCI深度服务了两年,这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

 

不负学员,为CCI倍感骄傲和自豪


 
罗兰:在CCI的这几年,继担任CCI创新学院第三期的班主任,又连续担任了第四期、第五期创新学院的班主任,负责课程策划、导师邀请和学员组织等工作。 
同时作为CCI秘书处的成员之一,协助参与了CCI的整体运营和生态建设,策划组织了博鳌心血管创新论坛、CCI五周年庆典、冠脉集采线上沙龙等独具CCI特色的活动,同时也参与了卓越心血管创新中心的创建和运营、心血管创新白皮书的组织编写等工作。每一段经历都历历在目,过程不乏辛苦,但是经历后感觉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CCI的导师和学员中,不乏有很多在自身领域已非常有成就的老师,但对待CCI的工作却非常配合,不管是CCI的活动或课程都积极参与。由于是班主任,学员们都亲切地称呼我为“罗老师”,秘书处的领导们打趣地称呼我为“兰姐”,感觉大家就是并肩合作的伙伴和战友,深深地被CCI的团队氛围和创新精神所感染。 
在担任CCI创新学院班主任期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CCI每年的报名人数都在成倍增长,这充分说明了CCI在创新转化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CCI运营团队的一员,我倍感激动和骄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起仅仅为学员们对接所需的资源,CCI传授的创新方法以及营造的创新生态对学员们来说或许更受用。 
CCI本身是一个以医生为主的创新俱乐部,学员们的本职工作就已十分忙碌,却因为同样的创新梦想聚集在一起。我认为来到CCI的学员都是有想法、有激情且不甘平凡的人,对他们,我内心十分敬佩。

 
 
 CCI创新学院第三期-第六期  

 
杨焱钦:进入CCI后参与的第一项工作是举办第四期创新学院第一站——杭州站。之后随着CCI的壮大发展,工作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主要有四大块:创新项目(项目挖掘、调研评估、孵化推动等)、创新活动(创新学院的招生和培训,CCI五周年纪念活动筹备,以色列ICI的参会组织,创新沙龙、创新产品路演、企业走访等)、架构完善(如组织执委换届)、创新白皮书(组织编撰工作等)。 
加入之初,CCI的重点在创新学院和项目孵化。之后,CCI业务模块逐步扩展和深入,朝着构建越来越完整的创新生态发展,不仅建立了动物实验中心,开启了创新产业合作,CCI创新学院也从较注重理论授课,到举办MDT创新门诊,走访创新企业直接与企业家交流转化经验。CCI宣传也更加系统化,公众号签约了在心血管创新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创新白皮书成为了2021年心血管创新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事件。

 
 

 
 

 
 
罗兰、杨焱钦参与项目走访(上图),机构走访(中图)、组织特色活动(下图)  

 
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与参与者,我心情激动,倍感自豪。CCI用创新的方法服务创新,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CCI始终充满蓬勃的活力,以创新情怀吸引了众多同行者,创新学院每年的报名人数从100多到接近400,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不负自己,在CCI收获和成长


 
罗兰:我硕士毕业一年后就加入到CCI,参与CCI的服务,可以说,我的职业成长都是在CCI。作为班主任全程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员一起上课,使我对创新转化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CCI里不管是学员还是导师,都是自身所在领域的精英,跟这些老师一起学习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对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尤其要感谢CCI秘书处的老师们,不断在工作方法以及专业知识提升上给予我帮助,特别是张宁总,他是我在CCI和创新转化服务上的领路人,教会了我用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是我非常宝贵的财富。
同时我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医学创新转化的不易。医学创新转化包含了从临床需求挖掘到商业运营一系列的环节,流程复杂,周期漫长,需要倾注项目团队成员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这也令我更加倾佩CCI这一群勇于追梦的人。 
杨焱钦:在CCI的两年,我成为一个看问题更加理性,思路更加清晰,也更加热爱工作和生活、更加乐于助人的人。但离CCI的老师们还有很大差距,我还在继续修炼的路上。直至现在,张宁总对我“逻辑是第一位”的提点,还回响在耳边;他在工作时充满热情的投入状态,也时刻勉励着我。吴轶喆老师为帮助我更了解项目,亲自在模型上耐心演示,还引荐其他领域的专家为我答疑解惑;裴志强老师知道我遇到棘手的情况正在手足无措,主动打电话建议我如何处理。如今,他们更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CCI是CCI,更是细细爱。 
另外,CCI让我对医工早期创新有了崭新且体系化的认知。早期创新,是为垒筑高楼打下扎实地基的阶段。首先,转化充满坎坷,需要互相信任、彼此扶持。再者,转化是长跑,合作双方的格局及靠谱程度也至关重要。信赖、可靠才能携手走到最后。 
说到项目,我理解医学创新的源头在于疾病的防治、患者的需求。医生是接触病患的一线,“from doctor”正是创新先进理念的体现。想要原创,必须有扎实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文献调研还是临床研究,由研究而形成理论,用器械验证而完善理论,相辅相成独成一家,即使有仿者也无能出其右。
不过认知总会不断更新,所幸现在仍在致力于医工创新,变化的只是从企业角度,可能几年后又会有新的体会。但一切都得益于CCI,让我进入医学创新领域之初,就能接触到众多有想法的医生、企业家、投资人,丰富看问题的维度,加快构建认知的速度。

 
罗兰和杨焱钦与秘书处老师合影

祝福CCI,期待CCI走向世界


 
罗兰:经过六年多的发展,CCI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在创新领域有了足够的影响力,通过各届学员的自发传播,吸引了更多人加入。随着CCI规模的壮大,CCI的运营团队通过不断的模式创新和战略拓展,使CCI的创新生态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健全,成员加入CCI后有更强的获得感,这也进一步加速了CCI的壮大。
CCI的创新生态在国内属于首创,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将CCI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可以带动心血管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很多学员在接受了CCI的培训之后,将CCI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带回自身领域,成为所在单位的创新带头人,带动大家一起搞创新,这是CCI模式发展最成功的印证。 
虽然已不再担任具体的执行工作,但我内心仍然支持和陪伴着CCI,时刻关注CCI的动态,在组织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学员们有需要找到我,我也非常乐意尽我所能解答大家的疑问,帮助大家对接所需的资源。 
相信在葛院士的带领下,CCI必将汇聚更多行业顶尖人才,群策群力,共同将CCI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创新生态圈,孵化出更多优质的满足临床需求的原创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杨焱钦:CCI一直蓬勃发展,我认为一是有院士的带领和积极高效务实的执行团队;二是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广泛建立合作;三是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四是加入了很多有志于创新的行业同道,这既是不断壮大的结果,也是继续壮大的原因。 
CCI在推动我国心血管创新中的意义,在于它构建起了医疗器械创新的土壤和生态。CCI将医疗器械创新的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加强各要素间的粘性,发挥系统性的作用。其意义已经不仅在于心血管专科领域了,很多其他专科,都在复制CCI模式。 
我对CCI有满满的爱与祝福,希望CCI逐渐探索出“自我造血”的成熟模式,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机构纳入模式内顺畅运转,更进一步推动项目转化,并为行业贡献更多的创新范式。我的内心永远是CCI的一份子,回想起2020年的五周年寄语,创新筑梦,让我们共赴下一个五年之约。

 

罗兰,CCI创新学院第三期—第五期班主任,卓越心血管创新中心项目经理。曾任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专科创新服务部负责人,现就职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具有一年医药研发经验,三年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经验,获得医疗卫生领域技术经理人证书。参与10余个早期医学创新项目转化服务,在专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及医学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杨焱钦,CCI秘书处(2019~2021年),卓越心血管创新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微创医疗奇迹点项目拓展经理,高级技术经纪人;曾就职于波士顿科学、罗氏诊断。中山大学理学硕士,院研究生会主席。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   :沈雳  
本文作者   :CCI  
后期制作   :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CCI,创新,学院,学员,领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