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支付下医院“精
秦永方DRG/DIP讲座100期之25:DIP支付下医院“精益DIP收入结构指数计算与分析”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伴随着全国各地DIP付费落地推行,倒逼医院DIP精益运营管理,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鉴于目前DIP推行中,出现医院管理者“紧张”和“焦虑”,医务人员“恐慌”和“迷茫”的现状,适逢笔者主编的《DRG/DIP病种(组)精益运营管理实操手册》协和出版社出版发行,结合笔者调研探索研究感悟,推出系列讲座100篇,与同道分享交流。面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对DIP分38期介绍。
之25:DIP支付下医院“精益DIP收入结构指数计算与分析”
24讲我们介绍了收入结构分析,如何时刻掌握收入结构变化?结构变化对收益会带来什么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做好DIP收入结构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成为我们顺应DIP支付的管理工具。
1、DIP收入结构
DIP病种收入主要包括药品收入、卫材收入、医技检查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四大类。
药品收入中包括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中草药收入三类,西药和中成药收入即是成本费用,因为零加成,中草药收入中含有20%的差价收益。
卫材收入中包括高值耗材收入和一般耗材收入两类,由于执行零加成政策,卫材收入都是成本费用。
医技检查收入主要是指所有医技检查收入,这些收入成为病种有效收入的主要部分。
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指医疗收入扣除药品、耗材、医技收入后的医疗服务性收入部分。
2、DIP收入结构指数如何计算
通过对DIP病种收入结构划分,计算出收入结构占比,我们就可以通过权重设计,计算出DIP收入结构指数。
我们对收入结构进行分析,主要侧重对经济贡献度,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对不同的收入进行权重设计,主要有粗算法和洗算法两种。
粗算法:
收入结构指数=DIP收入(西药收入占比×1+中成药收入占比×1+中草药收入×1.2+卫生才占比×1+医技检查收入占比×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1.8)/DIP病例总数
细算法:
通过对医技检查收入的明细科室成本结构分析和分析收益状况,设定不同的权重。医疗服务收入通过医疗收费大类,考核成本结构和分析收益状况作为权重设计参考依据。
3、DIP收入结构指数如何分析?
收入结构指数计算出来,通过分析,不仅可以了解DIP病种收入结构状况,还可以了解DIP有效收入的含金量高低,为收入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1)医保部门DIP收入结构指数分析
医保部门可以通过区域所有执行DIP的医院进行粗算,可以作为DIP分值调整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临床医疗行为规范评判的参考,引导医院降本增效,推动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降低药材比。
各医院DIP收入结构指数= DIP收入(西药收入占比×1+中成药收入占比×1+中草药收入×1.2+卫生才占比×1+医技检查收入占比×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1.8)/DIP病例总数
(2)组织单元DIP收入结构指数分析
DIP收入结构指数=全部DIP收入结构指数/全部DIP病种数
收入结构指数提高,表明收入含金量提高,收入结构调整效果较好,反之,表明医院收入含金量降低,收入结构调整不好。可以对全院、科室、医疗组、主诊医师进行分析。
(3)DIP病组收入结构指数
收入结构指数不仅可以用于对组织单元开展分析,还可以细化对每个DIP组进行分析。
某DIP组收入结构指数=某DIP收入结构指数/某DIP病种数
某DIP收入结构指数提高,表明DIP病组收入含金量提高,收入结构调整效果较好,反之,表明DIP病组收入含金量降低,收入结构调整不好。
总之,通过计算DIP收入结构指数,持续性开展分析,是对DIP病种收入结构调整的重要凭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