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冯建峰团队研究发现,社交隔离与将来的痴呆症直接相关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2年6月8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团队在 Neur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 Associations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With Later Dementi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社交隔离 (Social Isolation) 与认知相关区域的脑容量降低及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 与抑郁和 孤独 等风险因素不同, 社交隔离与痴呆症风险增加26%相关 。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表示, 社交隔离是一个严重而又未被充分认识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通常与老年人有关。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社交隔离或与社交网络脱节的状态在加剧。识别处于社交隔离的人并提供资源,帮助他们在社区中建立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冯建峰团队与英国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对英国生物样本库 (UK Biobank) 中的462619人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在参与研究时平均年龄为57岁,在新冠大流行开始前被跟踪随访了近12年。其中有41886人 (9%) 报告称自己处于社交隔离状态,有29036人 (6%) 报告称感到孤独。在整个研究期间,有4998人 (1.08%) 患上了痴呆症。
研究团队收集了参与者的调查数据,以及各种物理和生物测量数据,包括磁共振成像 (MRI) 数据。参与者还进行了思维和记忆测试,以评估他们的认知功能。
对于社交隔离,参与者被问到三个关于社交接触的问题:
1、是否与他人住在一起;
2、是否每月至少拜访一次朋友或家人;
3、是否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社交活动,例如聚会、会议或志愿者工作。
如果参与者有两个或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们就被认定为处于社交隔离状态。
在41886名处于社交隔离状态的人中有649人患上了痴呆症,比例为1.55%,相比之下,其余420733名没有社交隔离的人中,有4349人患上了痴呆症,比例为1.03%。
在调整了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饮酒和吸烟以及抑郁和孤独等其他因素在内的因素后,研究团队发现,社交隔离状态的人在涉及学习和思考的各个区域 (颞叶、额叶、海马区) 的大脑灰质容量较低。他们还发现,与没有社交隔离的人相比,社交隔离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要高出26%。
研究团队还研究了他们的孤独感 (loneliness) ,但经过调整后,发现孤独感与发展成痴呆症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复旦大学 冯建峰 教授表示, 这项研究表明,处于社交隔离状态的人的脑容量与其他人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与认知和痴呆有关,这提示了社交隔离可能是痴呆症风险增加的早期指标。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显示,处于社交隔离状态的人与学习和思考相关的大脑灰质体积更小,这可能与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
论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0058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